中国华能水电装机成功突破3000万千瓦
在我国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积极践行“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正持续发力。2025年8月22日,一则重磅消息传来:华能硬梁包水电站1号、2号机组同时通过72小时试运行,提前实现全容量投产发电,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华能水电装机成功突破3000万千瓦,为我国绿色能源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硬梁包水电站坐落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作为国家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常规水电重点项目以及四川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其战略意义非凡。该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11.6万千瓦,首批机组已于2024年12月投产发电。如今全面投产,预计每年可输送清洁能源超51.8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约215万户家庭一年的正常用电需求,换算下来,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7万吨,对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缓解迎峰度夏电力供应紧张局面贡献巨大。
回顾中国华能水电发展历程,可谓成果丰硕。旗下华能澜沧江公司作为大型流域水电企业,在水电资源开发与运营方面经验丰富,不仅是云南水电支柱产业培育及“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核心力量,更是“藏电外送”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华能澜沧江深入践行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坚持水电与新能源并重,大力推进澜沧江“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截至2025年6月,华能澜沧江装机容量突破744万千瓦,较“十四五”初期增长11倍,旗下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超310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连续6年突破千亿千瓦时,资产总额达2146.07亿元。
华能水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张,技术创新功不可没。在硬梁包水电站建设中,工程团队直面地处三大断裂带交汇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难题,成功攻克深厚覆盖层、大范围围岩体蚀变等技术难关,研制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复杂软弱地基精细化智能振冲控制系统,实现振冲碎石桩高质量智能建造的重大技术突破,为后续水电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小湾水电站,华能澜沧江研发出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700兆瓦全国产水电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华能睿渥“四大核心”控制系统国产化,17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有力保障能源行业安全稳定运行。
从能源结构优化角度看,华能水电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进一步提升了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增强了能源供应稳定性与安全性。水电凭借其运行成本低、调节性能好等优势,能有效平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此外,水电项目建设往往能带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与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华能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丰富资源与先进技术,持续推进水电项目开发建设,深化“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发展格局,向着更高装机目标迈进,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华能力量”,在绿色能源版图上描绘更加绚丽的篇章。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