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技术双支撑,自动驾驶商业化前景光明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自动驾驶行业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大规模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专家指出,无人物流车等细分应用场景深受市场青睐,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更是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2025年以来,资本市场对无人物流车赛道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大额融资频繁涌现。2月,新石器无人车成功完成10亿元C+轮融资;4月,九识智能宣布完成1亿美元B3轮融资交割。以九识智能为例,作为全球L4城配自动驾驶产品研发和应用的领军企业,凭借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规模化商业能力构建起核心竞争力。本轮融资后,九识智能将着重在下一代产品研发、自有供应链的建立、国内外市场拓展、城市运营网络建设及产业生态联盟构建方面持续发力。截止2024年底,九识智能无人车已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200余座城市常态化运营,L4运营总里程超1200万公里,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在手订单超万台,累计交付超3000台,服务超600家客户,以90%+的城配自动驾驶整车销售市占率稳居行业首位。
同样在2025年,L4级自动驾驶企业白犀牛宣布完成B+轮融资,老股东顺丰、线性资本再次注资,以骏资本、三六零基金等新股东加入,B轮融资总额累计近5亿元。白犀牛创始人兼CEO朱磊表示,本轮资金将重点投向车规级无人车产品研发、AI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商业场景的拓展三大领域,加速在末端物流领域的“规模化落地”。白犀牛从商超配送场景起步,如今活跃车辆从2024年底的近百台快速增长至当前的千台规模,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服务于顺丰、中通、中国邮政等头部物流企业。
从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来看,无人物流车等低速封闭或低速半封闭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进展较快,已接近规模化商业应用的临界点。今年3月,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广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引车、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实现人、车、货智能调度。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也提出,在交通、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不仅是无人物流车领域,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都在融资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不断前进。在融资方面,诸多企业成功上市或获得大额融资。文远知行登陆纳斯达克,被称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结合同步私募配售,总募资金额或达4.585亿美元,所筹资金将加速技术研发、车辆部署以及运营网络建设,扩大Robotaxi的覆盖范围。小马智行也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所筹资金将用于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及货运服务的大规模商业化和市场开拓。
技术层面的突破同样令人瞩目。元戎启行发布的新一代辅助驾驶平台DeepRouteIO2.0,搭载了自研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相较于“端到端”模型,VLA模型更擅长应对复杂路况,具备空间语义理解、异形障碍物识别、文字类引导牌识别、记忆语音控车四大基础功能,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2025年下半年以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奇瑞汽车等车企纷纷布局VLA模型,理想汽车在理想i8车型中搭载了VLA“司机大模型”,小鹏汽车明确了小鹏G7Ultra的VLA上车时间表,奇瑞汽车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表示猎鹰智驾中猎鹰900系列采用VLA+世界模型。VLA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技术上的前沿新秀,体现了自动驾驶行业的高科技属性。
随着融资的持续涌入和技术的不断突破,自动驾驶商业化前景一片光明。市场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数据显示,全球AI智能体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8%,自动驾驶作为AI智能体重要应用领域也将从中受益。在制造业、金融、政务等领域,自动驾驶技术与AI智能体结合,将极大提升效率、优化服务。但自动驾驶商业化也面临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以及法规完善等挑战。未来,需行业内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协同合作,在保障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让这一前沿技术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