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攀升,2035年有望突破40%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正加速推进,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已达30%,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成果不仅是我国能源清洁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更折射出能源利用方式向高效、低碳转型的深刻变革。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40%以上,电能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
电能占比的提升,源于多维度因素的协同发力。从政策层面看,“双碳”目标引领下,国家持续出台支持电能替代的政策措施,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从传统化石能源消费向电能消费转型。例如,工业领域推广电窑炉、电锅炉替代燃煤设备,建筑领域普及电采暖、电动汽车充电桩,交通领域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这些举措有效扩大了电能消费场景,推动终端用能结构优化。
技术创新为电能占比提升提供了关键支撑。一方面,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突破降低了电能生产的碳排放——2024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比重已超15%,清洁电能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另一方面,电能利用技术的升级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如变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设备、家用电器中的广泛应用,让电能消费更高效、更智能,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对电能的需求。
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催生了对高品质能源的需求。随着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耗能产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转型,电能作为清洁、可控、易传输的能源形式,成为支撑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同时,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推动家用电器、电动汽车等用电需求增长,也为电能消费规模扩大注入了持久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电能占比的持续提升,对能源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需进一步完善电网基础设施,强化特高压输电、智能配电网建设,提升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同时,加快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破解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难题,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此外,还需推动能源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优化电能配置,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匹配。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2035年电能占比突破40%的目标将稳步实现,届时我国能源结构将更趋清洁、高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