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8万亿千瓦时
截至8月31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8万亿千瓦时。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三峡电站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卓越贡献,更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作为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宛如一座屹立于长江之上的“电力巨擘”。自2003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它便日夜不息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添砖加瓦”。这1.8万亿千瓦时的电量,意义非凡。从资源节约角度看,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5.4亿吨,极大缓解了煤炭资源的消耗压力;在环保层面,减排二氧化碳约14.8亿吨,为守护地球“绿色家园”贡献了磅礴力量。以居民日常用电为例,一台纯电新能源车百公里耗电量约15千瓦时,绕地球赤道一圈需6100千瓦时电,而1.8万亿千瓦时电量能支撑一台新能源车绕赤道跑近3亿圈,可见其能量之巨大。
回顾三峡电站的建设历程,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1992年,三峡工程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历经多年攻坚克难,2003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2年34台机组全面投产。在建设过程中,攻克了诸多世界级难题,斩获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135项三峡工程质量标准,揽获“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重磅奖项。
多年来,三峡电站能持续稳定高效发电,背后离不开一系列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举措。在水库调度上,运营管理单位三峡集团长江电力在水利部长江委、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支持指导下,科学统筹防洪与发电需求,优化调度方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多发电创造条件。技术层面更是亮点纷呈,三峡电站首次实现7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核心控制系统自主可控,换上“中国芯”,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压力钢管检测维护机器人、泄洪深孔混凝土流道检测机器人投入使用,填补行业空白,大幅提升设备巡检与维护效率,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放眼未来,三峡电站在我国能源格局中的作用将愈发关键。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清洁能源需求持续攀升,三峡电站作为“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和重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将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电能至华中、华东、广东等地区,为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实保障,持续在能源保供、节能减排等方面书写新的辉煌篇章,助力国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