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正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战场”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绿色出行的重要力量。而广袤的农村地区,正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战场”。加速新能源汽车驶向新农村,不仅能提升农村居民出行品质,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还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开拓广阔市场空间。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多方协同发力,突破诸多现实阻碍。
政策支持是新能源汽车下乡的重要驱动力。自2020年起,国家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通过发布推荐车型目录、给予购车补贴等措施,激发农村居民购车热情。例如,部分地区对农村户籍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数千元不等的消费券补贴,一些车企也积极响应,推出购车赠送充电优惠券、延长质保期限等优惠活动。同时,政府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将充电桩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公共汽电车场站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持续发力,为新能源汽车下乡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是关键一环。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充电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但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成效初显。在一些乡村,利用光伏车棚打造光储充一体化充电设施,既解决了充电难题,又为村集体带来收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的乡村智慧光储充一体化车棚,不仅为村民提供免费或低价充电服务,多余电量上网还能充实村集体账户。国家层面也出台政策,鼓励在农村地区建设集中式公共充电场站,优先在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此外,推进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鼓励新建居住社区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引导社区推广“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模式,提升充电设施利用效率。
产品适配农村需求至关重要。农村居民购车,除了日常通勤,还需满足农业生产、货物运输等需求。车企应针对这一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配农村路况的车型。如新能源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产品,具有货箱空间大、载重能力强等优势,能满足农资运输、农产品进城等需求。同时,车辆要具备良好的通过性,以应对农村坑洼不平的土路。部分车企已推出高底盘、适应复杂路况的新能源车型,受到农村消费者欢迎。此外,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车辆智能化功能的需求也在增加,智能辅助驾驶、智能语音交互等功能,能提升驾驶体验,降低驾驶疲劳,在农村市场具有广阔前景。
售后服务网络的下沉与完善不可或缺。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网点少、维修技术人员匮乏,一旦车辆出现故障,维修耗时久、成本高,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车企需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定期开展维修售后服务下乡活动,为农村消费者提供应急救援、免费检测、电池维护等服务。同时,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面向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充实售后服务力量。此外,完善新能源二手车评估体系,对二手车进行严格检查和整修,为农村消费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购车选择。
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向新农村,虽面临挑战,但机遇无限。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产品与服务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将在农村大地驰骋,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新动能,助力农村居民驶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