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氢电动:引领能源自主新时代的液态新能源曙光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气候危机日益紧迫的当下,寻求高效、清洁且自主可控的能源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醇氢电动,作为一种创新型液态新能源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有望重塑能源版图,为解决能源自主问题提供关键路径。
甲醇,这种看似普通的化学物质,在醇氢电动体系中却扮演着核心角色。它被誉为液态的“氢”、液体的“电”,不仅是全球公认通向“碳中和”的重要桥梁,更是实现能源自主的潜力“黑马”。甲醇来源广泛,既可以通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制取,更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再与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绿色甲醇,从源头确保能源供应不受外部化石能源波动的掣肘。
醇氢电动技术的核心,是将甲醇作为能源载体,通过高效的醇-电转化系统,为车辆等设备供电。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其优势显而易见。以交通领域为例,商用车作为能源消耗与排放“大户”,消耗超一半的车用汽柴油,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与PM污染物。而醇氢电动商用车的出现,极大扭转了这一局面。经测算,吉利参与打造的内蒙古阿拉善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减碳75万吨;若全国一半货运卡车使用绿色甲醇,每年可减少石油进口超2亿吨,有力提升我国能源安全系数。
与纯电动汽车相比,醇氢电动车在低温环境下优势突出。在我国北方冬季,低温常使锂电池性能骤降,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幅缩水。但醇氢电动车辆基于电动化架构,将甲醇替代传统氢燃料电池系统发电,不仅补能便捷、成本经济,还能在极寒条件下正常运行。如在“冰城”哈尔滨,远程星智H8M吉冷鲜醇氢电动轻卡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城市物流运输保驾护航。实际运营显示,其相比燃油车型每公里燃料成本节省0.6元,按日运营300公里算,一年最多可省约6.57万元。此外,1300多台远程醇氢电动公交车已在大庆、天津等北方城市批量运营,能耗与运营成本均低于纯电动公交,续航可达500公里,且能在低温下快速启动,保持车内温暖,为市民带来舒适出行体验。
目前,醇氢电动生态正蓬勃发展。政策层面,国家部委及各省区市已出台近50个支持醇氢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市场层面,截至2024年底,全国重点区域和路线已建成519个甲醇加注站,预计2027年将增至4000个,加甲醇将如加油般便捷。资本也纷纷入局,2024年吉利旗下醇氢科技完成两轮融资,远程还与银河资本签署20亿元醇氢电动产业母基金合作协议,加速产业生态建设。
展望未来,醇氢电动有望从交通领域拓展至更多行业,成为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它不仅能助力我国摆脱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自主可控,还将在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引领我们迈向一个绿色、高效、能源自主的新时代。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