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数字化转型改造升级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技改升级项目
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为18,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4,000.00万元(建筑工程为7,470.5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5,870.00万元,其他费用为423.73万元,预备费235.7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3,000.00万。
项目必要性分析
有利于促进我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提升技术进步,满足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
搞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对于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并发挥优势要素,做大做强。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弥补我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尖端技术的空白,还可有效满足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
符合《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特别提出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
生产制造业是国家实施新能源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因此,项目实施符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部署。
提升我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需要
本次项目以节能减排和提升品质为导向,实施多品种、系列化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研发生产,是与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的高端、高附加值、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研发制造,公司坚持以产品创新为动力,加快研发高端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在产品定位上,本项目将主要向低排放、低能耗、高智能化控制、多功能综合使用、先进制造工艺、人机工程化设计等方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对推进XX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夯实全省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根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国内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行业的蓬勃发展,项目企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优势资源,深挖潜力提升项目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本次“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项目”将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与人才优势,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购置先进的技术装备,采用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全力对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进行研发及生产,以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企业做大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的生产主业,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
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除少数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项目公司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我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行业状况分析
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的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工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工业当前在国民经济中仍保持着稳定地位,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球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调整,我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中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工业正处于由大而强的关键转型期。
当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中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行业在传统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也在进行着一场变革。随着《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中国数字化生产线的改造与升级行业正式迈进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当中。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