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运业将面临重大的调整和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海洋运输又称“国际海洋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它是指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使用最广泛。目前,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海洋运输对世界的改变是巨大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全球目前有19%的大宗海运货物运往中国,有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而新增的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之中,有60%至70%是运往中国的。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已居世界第一位;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5大港口中,中国占了3 个。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世界航运中心正在逐步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海运业已经进入世界海运竞争舞台的前列。
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在西太平洋海岸掀起一股新的热潮,而且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和跨国集团的开发都在为中国的港口建设和海运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面临大好的机遇,中国港航业自身能力不足问题十分突出,缺少大型油船和大型油船码头泊位,使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中国轮船运率只占10%,不得不大量租用外轮运输。不仅需要支付大量外汇,也失去了中国海运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的良好机遇。
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中国海上交通运输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海运量不断增长,中国海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繁荣全球海运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海运业的迅猛发展,其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是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海运惯例接轨的海运政策法规,为海运业提供了“竞争、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国海运从业者,包括来华投资经营的外商必须时刻了解、研究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才能审时度势,掌握航向,在不断遇到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中,得以发展、壮大。
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的不冻港口,具有发展海运的有利条件。在我国港口与世界各国主要港口之间已开辟了许多定期或不定期的海上航线,所以海洋运输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这是因为它具有装卸效率高、船舶周转快、货损货差少、包装费用节省、劳动强度低和手续简便等优点。我国自1973年9月开始在天津、上海和日本神户、横滨之间开展集装箱运输后,青岛、黄浦、大连、张家港等港口也相继办理集装箱运输。1978年9月我国在上海和澳大利亚港口之间建立了第一条自己经营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大港口已形成了到达世界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网。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说明“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已被纳入国家大战略中,海洋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航运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强国“战略的一部分,将长期利好国内航运公司。
航运业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从事外贸运输的航运公司与世界各国的同行在同一个国际航运市场上竞争。航运业的需求与世界经济紧密相关,是一个强周期的行业。
在提升中国海运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运输安全的背景下,未来中国海运业将面临重大的调整和发展,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大势所趋的发展前景下,依托深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布局,推动航运业的颠覆性创新,我们势必能听到航运业真正春天的脚步声。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