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过程,主要由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升级和城市规划的调整,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已难以适应时下消费需求,以及零售业快速进步导致的交易量分流,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商务部在《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起以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为源头,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为重要补充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17年,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为3.7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农产品物流占全部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呈下降趋势,2017年比重已降至1.46%。
其中,由于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和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和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因运输、包装的不统一等物流标准化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流通过程中多有质量问题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食用的安全性,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另外,一些出口农产品因为质量安全标准问题屡屡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甚至被封杀,严重影响了农民利益,不利于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
首先,大部分农批市场冷库建造标准都比较低,硬件设施陈旧,冷库能耗高,有安全隐患;现在很多都在市中心,面临着变迁。其次,农批市场冷库信息化技术水平低,无法做到信息的即时共享;冷库面临淡旺季的问题,特别是冷库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冷库信息化水平低,全国冷库连接不强。同时,农批冷库管理比较粗放,人才缺失,很多产品在出入库时存在断链问题,大部分的农批市场的冷库,基本上没有封闭的收货平台,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收放货。此外,农批冷库建设模式比较单一,多为集中性大库,无法满足商户多元化的需求,在附加值的服务提供方面非常少。
所以,农批冷库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致为四点:设施比较陈旧;信息化水平低;管理缺失;功能不完善。
尽管随着京东、天猫等各大互联网平台抢滩生鲜市场,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先天优势不断弱化,但电子商务和批发市场二者各有优势,前者在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后者在物流、体验和服务方面有优势,只要二者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业内普遍认为,农产品批发市场要主动与互联网相融合,搭建自己的大数据系统,并为下游市场提供更专业完善的服务。
近年,我国实施的促进农产品增产和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及农产品流通效率、确保城乡市场供应起到了良好作用,对解决我国农村现存的小农经济买难卖难、提高组织化程度与农产品商品化率等问题都起到了促进作用,现代体系的 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产地市场、销地市场和集散市场统筹发展,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补互进,以大中城市为核 心,遍布城乡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流通格局。农产品交易市场达2098个,成交额达2.63万亿元,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 以上,并且仍在继续升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等大城市经由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比例在80%以上;不同层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乡农产 品流通、交易和确保城乡市场供应中发挥着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