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物馆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博物馆已不仅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还成为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文化服务和教育机构。目前,中国博物馆艺术产业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更广泛意义上“博物馆艺术产业”的开发,不仅仅包括博物馆艺术品IP的文创开发,更包含“艺术产业”在博物馆发展全局层面的实现路径,找到博物馆艺术产业发展的表达空间。
使博物馆这一平台架起公众与艺术的桥梁,将审美经济、创新思维、跨界合作的思路融汇于博物馆事业当中,焕发博物馆艺术产业新的生命力。
通常情况下,除了政府补贴,博物馆自身的收入主要包括门票、商店、活动项目、基金会和私营企业捐助等。对于免收门票的博物馆而言,捐赠与遗赠、基金会、私营企业赞助通常是主要经费来源。
截止到2015年,全国备案博物馆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文物行政部门管理的国有博物馆2837家,其他行业性国有博物馆745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
文物局将其中专业化程度较高、功能比较完善、社会作用发挥比较明显的4626家博物馆编制成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包括国有博物馆3536家(文物行政部门管理的国有博物馆2801家,其他行业性国有博物馆735家),非国有博物馆1090家。
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化、多媒体化增强互动体验
多媒体互动手段逐渐成熟:多媒体展示技术已经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不断渗透,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和自动控制手段,把幻影成像、实时人景合成、虚拟、激光、三维动态成像乃至VR、AR、全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结合传统的展示内容,合成脚本,产生全新的展示效果,增加了展示的可看性和参与性。
2、更频繁的文化交流,更具有影响力的特展
超级特展逐步成为获取资金支持的手段。超级特展可以吸引大量观众,增加门票收入和博物馆商店的销售额,还可以推动整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
3、更深入参与社区互动,提升重游率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博物馆和周边社区将进行更深入的互动,保留“神庙”的收藏属性,获得“公共场所”的一切特质,在未来城市生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艺术审美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在新博物馆思潮及审美经济的推动下,博物馆的经营重心,已由传统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服务。政府也逐渐加大了对艺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博物馆迎来了艺术品开发与艺术产业发展新契机和新挑战。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