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的春天是否真的来临?
对于每一个城市而言,博物馆既是地域名片,同时也是地方独一无二的文化IP。近两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促进文保单位进行文创开发、推动“文物活起来”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优质IP资源觊觎已久的互联网巨头们,在完成游戏、动漫、影视等行业的IP布局后,终于把触角伸到文博行业。
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除了上述少数“试点成功”的博物馆,还有更多“坐拥”大量传统文化基因的博物馆在文创开发上并非像想象中那么风光,或是一帆风顺。不少专业性、偏远地区的博物馆文化衍生品依旧停留在粗糙的创意设计阶段,还有很多博物馆碍于开发风险和没有专门的项目资金,无法投入精力和物力进行文创开发工作,这些博物馆在文创开发上面临了许多的问题。
首先,文化文物单位绝大多数都是公益类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依赖财政拨款,免费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益政策和服务管理制度不明确,无法与自身利益挂钩,导致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积极性不高。
其次,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公益一类单位在开办企业、收入分配、奖励机制等方面有很多限制。基层管理部门对文化文物单位能不能搞文创产品开发认识还不统一,有的地方还以“公益一类单位不能搞经营”为由叫停,导致目前不少地方仍未能有实质性开展。文化文物单位自身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和现行的财务审计制度,导致很多单位无法建立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
再者多数单位文创开发基础薄弱,有的单位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开发方式,与社会力量合作还不充分,创意创新能力不强,存在同质化现象,个别文创产品有与文化价值脱节的问题;
另外,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人才不足,尤其是创意研发、经营管理、营销推广人才紧缺等同样制约文创开发工作。
此外,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还需要面对多品种和大批量的问题。只有当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匹配大批量的消费市场时,市场才会有实力消化掉这些文创产品。所以一家博物馆单独去做文创产品是很困难的,跟一家景点单独投资开发系列的文创产品一样,成本会很高。
——博物馆文创产品如何突围?
结合台北故宫文创开发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国内多家文创开发运营相对成熟的博物馆,同时与多位专业设计师、文化创意公司管理人员,包括试点单位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对话探讨,专家总结了在当前这个信息共享、设计众创、开发众筹的时代,突破现有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瓶颈的策略。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推动下,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博物馆、企业、设计师等都应该清楚在各自在整个文创链条中最擅长的优势所在。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必须突破“博物馆资源只能为博物馆所用”局限。完善文创基础工作,遵循文创设计美学方法论,试验探索多方股份合作机制,以上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此外,博物馆还可以与部分在地高校、设计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达成设计联动,在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同时,借助专业的设计力量,研究开发有效的文创产品。
这样各有分工,利益共享,在多方优质文化资源、创意设计资源与巨大消费市场空间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创平台,通过创意设计赛事或创意审查会等建立“设计方-版权方-生产方”之间公开透明的文创开发机制,形成全民文创的大氛围,最终解决源头创意、版权开发、销售渠道、品牌营销、利益分配等问题,形成闭环造就生态,共同促进博物馆文创的全民众创众筹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