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现存短板分析
核桃,在国际市场上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坚果。它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很多地方。其产量除美国外,即推中国。核桃在国外,人称“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桃生产国和消费国,核桃种植面积和坚果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根据FAO数据,全球核桃种植面积达1871.91万亩,产量为387.4万吨,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的28.58%和36.14%。中国核桃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主要产区包括云南、新疆和四川等地,这些地区的核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32.24%、21.44%和11.46%。
中国核桃种植面积达1.2亿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核桃原果和加工业产值均达到1000亿元,但加工技术不强、营养科学基础研究薄弱、产品形式较单一,难以满足大健康市场需求。近年来,核桃产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推动核桃加工水平提升,发展包括核桃休闲食品、核桃软饮、核桃乳、核桃油、核桃粉等深加工品类的开发及应用。
从生产区域来看,核桃生产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全国20多个省(区、市)都有分布,其中云南、新疆核桃产量超过100万吨,尤以云南产量最大,为191.33万吨,占全国核桃总产量的32.24%;新疆以127.22万吨居其次,占比21.44%;四川以68.03万吨排名第三,占比11.46%——这三个省份核桃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从市场经营主体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核桃种植和加工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整体呈正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8月,我国共有近5.82万家正常经营状态的核桃种植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陕西;共有约1.9万家核桃加工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甘肃。
核桃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包括科技支撑水平低、体量大但产能不高、市场价格低迷、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病虫害频发等。
1、科技支撑水平低
核桃产业在科技支撑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产业优化升级困难。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破解功能性组分的精准筛选等技术瓶颈,以推动产业从“增量”转为“提质”。
2、体量大但产能不高
尽管核桃种植面积大,但产能不高,主要原因是嫁接后的核桃树投产周期较长,且农村劳动力匮乏,导致管护措施不到位,影响了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3、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核桃加工企业较少,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导致核桃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结构单一。
4、病虫害频发
气候变化和过度生产经营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影响了核桃的产量和健康发展。化学农药使用过量、林种单一等问题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未来的发展方向
1、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科技创新是推动核桃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可以提升核桃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核桃产业。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核桃品种培育、提升原料品质,加强基础研究以夯实产业科学根基,开发多元化核桃产品以满足健康和美味的需求。
2、提升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核桃加工技术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大健康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强化核桃营养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型健康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例如,通过高枝嫁接、品种改良、推广高效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等措施,提升核桃基地的组织化程度和科技管理水平。
3、区域特色发展
不同地区的核桃产业发展各有特色。例如,云南省通过品种改良、疏密降冠、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提升核桃的优果率和亩产;同时,加强高值化产品开发,推动核桃油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4、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核桃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设核桃交易中心、引导企业申报有机和欧盟认证等方式,提升核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在核桃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核桃产业的持续发展。例如,云南省通过深化银政企合作,发放核桃产业贷款,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式,指导产业提质升级。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