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体外诊断(IVD)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市场规模
2022年中国IVD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元人民币,与2021年13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相比,增速超过30%,国产产品占比超60%。如果加上出口产品销售额并统计原料、配件及耗材的销售额,估算2022年中国IVD整体产业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人民币。2022年的市场增长主要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分子诊断和POCT等领域的需求激增。预计2023年行业规模总体出现下降,去除新冠业务的影响,常规业务的增长率在10%左右。2023-2029年中国IVD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6%,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人民币。
市场结构
按照技术路径划分,中国IVD市场主要由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血液分析、POCT、凝血、血糖、尿液分析等细分领域组成。其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为主要市场,占比超过50%。生化诊断作为传统的IVD技术,市场份额占比在逐渐下降。POCT作为新兴的IVD技术,受到新冠疫情的刺激,市场份额占比大幅提升,预计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其他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按照应用场景划分,中国IVD市场主要由医院、体检机构、科研单位、第三方检验机构等终端用户组成。其中,医院是最大的终端用户,占比超过70%。体检机构是第二大终端用户,占比约15%。科研单位和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占比较低,但也有较快的发展速度。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资源的下沉、医疗服务的多样化,IVD市场的终端用户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不同类型的终端用户对IVD产品的需求和偏好也将有所差异。
产业链分布
按照产业链分布来看,IVD行业的上游原材料有蛋白、抗体、抗原、分子诊断酶、一次性塑料管等,中游制造分为IVD仪器设备、IVD试剂盒,下游应用端为医院、体检机构、科研单位等。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IVD试剂上游的核心原材料处于严重的“卡脖子”状态,核心材料基本被跨国企业所垄断,如Hytest的心肌标志物的原料,Meridian的寄生虫、真菌检测原料,龟甲万的糖化血红蛋白原料等。而国内以试剂原料作为主营业务的领军企业是菲鹏生物,目前在原料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但目前市占率较低。其余IVD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开始去探索原料的开发,如安图生物、新产业、万孚生物、热景生物等都成立了独立的原料研发部门或公司,进行抗体抗原、微球磁珠等原材料的开发。
IVD仪器领域,比较成熟的仪器,如生化仪,仪器基本处于开放状态,国产厂家的试剂只要去适配市面上现有的仪器(日立、贝克曼、迈瑞、东芝等),不需要进行仪器研发。高端的仪器领域,如化学发光仪仪器,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基本上采用试剂与仪器一体化的封闭体系,由厂家自行研发或采用OEM代工模式,目前各厂家的仪器都是非标准化的设计,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此外,由于IVD的仪器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整合了高速自动化、精密光学、非标结构、集成电路、流体力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开发难度较大,周期较长,只有大型的IVD头部企业(如:迈瑞、安图、新产业、迈克等)才有实力去开发与试剂相应的大型配套仪器,中小厂家的IVD仪器开发主要分布在小型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POCT仪器。
IVD试剂盒诊断技术,按照IVD细分领域划分,不同的诊断技术往往对应不同的试剂盒,检测的指标和应用领域也不同。作为最传统的生化诊断,常常应用于医院常规检测。作为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检测领域多,包含术前八项、肿瘤标志物、传染病监测、基因检测等。其他细分领域包括血液分析、凝血、血糖、尿液分析等,不同的细分领域涉及不同的技术,如干化学、光度法、电极法、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发光法等,检测的指标和应用领域也不同,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糖尿病、肾功能、尿常规等。不同的细分领域有不同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竞争格局
中国IVD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的细分领域有不同的竞争者,包括跨国公司、国内上市公司、国内非上市公司等。跨国公司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国内上市公司在中低端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内非上市公司在特定的细分领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2022年中国IVD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前十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仅为28.6%,其中跨国公司占比为13.8%,国内上市公司占比为11.4%,国内非上市公司占比为3.4%。
跨国公司在中国IVD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有罗氏、西门子、贝克曼、雅培、丹纳赫、生物梅里埃等,这些公司在全球IVD市场也占据着领先的地位。跨国公司在中国IVD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渠道资源、客户忠诚度等方面,尤其在高端市场,如分子诊断、流水线、质谱等领域,跨国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国内公司。跨国公司在中国IVD市场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国内公司的国产替代、政策的调整、市场的下沉等方面,跨国公司需要不断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加强本土化的研发、生产、销售等能力,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和服务的质量。
国内上市公司在中国IVD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有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万孚生物、达安基因、科华生物、圣湘生物、热景生物、天晟新材、华兰生物等,这些公司在国内IVD市场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内上市公司在中国IVD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产品适应性、政策支持等方面,尤其在中低端市场,如生化诊断、免疫诊断、POCT等领域,国内上市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跨国公司。国内上市公司在中国IVD市场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技术创新的不足、品牌影响力的不强、渠道资源的不足、客户忠诚度的不高等方面,国内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渠道的覆盖和深度,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国内非上市公司在中国IVD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有菲鹏生物、迈克生物、天隆科技、诺唯赞、博普生物、锐赛科技、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华大乐普等,这些公司在国内IVD市场的某些细分领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国内非上市公司在中国IVD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灵活性、专注性等方面,尤其在一些新兴的或者细分的领域,如原料、质谱、基因检测等领域,国内非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机会。国内非上市公司在中国IVD市场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规模的不大、资金的不足、管理的不规范、竞争的激烈等方面,国内非上市公司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增加资金,规范管理,提升竞争力。
发展趋势
中国IVD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 医疗需求的增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的增多、健康意识的提高等因素,医疗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对于预防、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等方面的需求,这将推动IVD行业的发展。
- 医疗改革的深化: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化,医疗资源的下沉、医疗服务的多样化、医疗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将促进IVD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体检机构、第三方检验机构等终端用户的需求,这将带动IVD行业的下沉和多元化。
- 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IVD行业的技术水平、产品性能、检测范围、检测速度等方面将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分子诊断、POCT、质谱、流水线等高端技术的应用,这将提升IVD行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综上所述,中国IVD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各个行业参与者不断创新、合作、竞争,共同推动IVD行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