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产业市场规模、驱动因素、政策环境及趋势分析
水产养殖是指人类利用可供养殖的水域,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养殖。
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水产养殖产值规模超过13000亿元,同比增长4.49%。2023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116.24万吨,同比增长3.64%,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超80%。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8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
未来几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
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水产养殖行业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水产养殖行业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因素。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在水产养殖行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水产饲料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率和效益。
环保要求
环保要求对水产养殖行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养殖场被关闭或整改,这对水产养殖业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政策环境分析
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水产养殖与消费者生活及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国家对此类产品有严格的检测标准与监管要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水产养殖用药、养殖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推动水产育苗技术的升级,进而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规范、良性发展。
如,《做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深化融资对接服务》中提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域应储备符合技术改造再贷款、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等要求的屠宰厂(场)、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设施设备淘汰更新项目,以及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现代物流领域项目。
《2024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4年底,骨干基地实现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全覆盖,养殖尾水循环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全覆盖,水产养殖用药量持续降低,重点养殖品种配合饲料替代率持续提高,力争2025年实现重点养殖品种配合饲料替代率100%,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显著提升。
《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中提出,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制定全国养殖水域滩涂
规划,稳定养殖水面空间。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行动。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积极发展贝藻类养殖。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做优做强远洋渔业产业链供应链。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分散的特点,中小型水产养殖企业占据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主要企业包括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如国联水产、獐子岛、好当家、大湖股份等,以及水产育苗企业如国联水产、唐人神、好当家等。
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国联水产
国联水产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种苗、养殖、饲料、加工、销售、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主营对虾、罗非鱼等水产养殖系列产品,并深度布局国内餐饮、流通、商超、电商等领域,营销网络遍及海内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好当家
好当家成立于1978年,主营业务涵盖生态型海水育苗与养殖、海洋食品加工出口及精深加工、远洋捕捞等。公司在国内设有多个专业化养殖基地,产品在全国多个省市销售,并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獐子岛
獐子岛成立于1958年,主要从事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等业务。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并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湖股份
大湖股份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淡水养殖业务,涵盖湖泊水环境治理、渔光一体化、湖面生态旅游等。公司与多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主要产品包括大湖淡水有机鱼、大湖甲鱼等。
东方海洋
东方海洋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科研、技术咨询和推广服务。公司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部分加工水产品销往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绿色化:生态养殖模式覆盖率2025年将达50%,碳减排技术应用扩大。
智能化:AI水质监测、无人机投喂普及率提升至45%(2025年)。
规模化: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市场份额,CR10目标突破25%。
国际化:RCEP协议推动出口增长,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8%。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