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大健康”是一个较新的发展模式
“地产+健康”是一个较新的发展模式,消费的升级是一个契机,传统房地产迫切转型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根据公开资料检索,2017年共有29家地产商跨界大健康产业,投资总额超过3351亿元,并购、合作、投资、自建的都有,涉及的领域有养老、社区医疗、高端医疗、健康小镇、Medical Mall等等。天地一时,无比开阔。从概念时代逐渐突破至内容时代,“地产+健康”这两个支柱型产业融合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
跨界始于相互赋能
多数房地产企业跨界转型正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拐点时期:原有地产业务停滞、新业务还处于培育期,企业业绩下滑甚至亏损,他们都期待能够通过转型来扭转这一困境。
短时内投资医疗健康领域未必能够直接带来收入回报,但短期这类投资都会对上市公司股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跨界对于房企而言,当然不是说“玩概念”,而是既作为“地产下半场”增值服务的体现,为销售加持的同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更重要的是房企对于大健康领域朝阳产业资源的获取。
而同时,房地产运营的丰富经验和强大的资金优势也进一步促进健康产业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多领域布局
目前,地产商的医疗产业投资布局,主要分四个领域,包括医疗地产开发、医院投资运营、医疗器械、药品与服务和非诊疗服务。
医疗地产开发:因与地产商的传统业务有非常高的协同性,很早就有地产商涉足。传统模式的医疗地产开发中,地产商仅负责开发环节,随即退出。而在本轮转型中,地产商也开始尝试在项目中期与相关医疗投资机构合作,希望通过增强自身的专业性,获取更大的溢价。
医院投资运营:进入该领域的地产商多是收购医院运营管理公司、合资组建运营管理公司、管控医院运营管理公司等。以地产商的体量而言,目前的医院投资很可能仅是初步尝试,组建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医院集团才是其长期战略。
医疗器械、药品与服务和非诊疗服务方面,目前则主要是一些发展遇到瓶颈的区域性小型地产商进入。
房企布局健康产业,有天然优势,依靠其在全国地产社区布局,可以快速切入基层医疗服务市场,让群众不用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问诊、买药等医疗服务。这也在生活上更贴近基层群众的需求,也契合了国家分级诊疗、基层诊疗的路径规划,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
被动医疗,是典型的传统医疗模式,患者只有得了病才去看医生,而医院则是被动地等待病人上门。而且患者离开医院后,医院也不提供后续服务。
主动健康则把“以医院为中心”改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把“以治病为目的”改变为“以健康为目的”。
众多房企布局“健康管理和社区医疗”,更多是主动提出管理用户的健康,特别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高端健康管理,以构建健康服务生态体系,为业主提供健康档案、健康管理、疾病诊断、康复护理等系统服务。
此外,“共享医疗”也在2017年一时兴起,Medical Mall的出现,进一步点燃地产商跨界医疗的雄心。
2017年6月,国内首家医疗商场Medical Mall落户杭州,将购物与医疗有机结合。这种新模式下,消费者可先逛逛购物商场,再到楼上进行医疗服务消费,有效避免了传统医院过于沉闷的焦虑与恐惧。同时,借助购物商场的人流,Medical Mall也保证了它的流量。
国外Medical Mall已经很成熟,既盘活了商业地产项目,又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可参照的案例很多,比如菲律宾Centuria Medical Makati、美国Jackson Medical Mall等。
但依旧有很多人认为该模式不太适合中国医疗行业发展,面临众多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用户虽还有待论证,也并不排除后续会出现更新的Mall模式,但不管怎样,以“患者”为中心或者说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想法,以及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是不可逆的。
健康产业是真真实实的朝阳产业,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很难跨越的珠峰:高垄断、高技术、高人才的硬指标,且素来有“资金投入大、专业门槛高、收益慢”三大特点,所以所有意图在医疗健康领域分得一杯羹的企业都必须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