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合作文化馆及乡村影院+三万亩种养殖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
项目背景
1.1.1乡村数字文化影院背景
数字文化与乡村影院处于中国电影产业链的中下游,是以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家影院的组合形式为依托,以资本联结或签约加盟的形式为纽带而建立的影院联盟。院线对旗下的影院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和统一排片。
可克达拉,地处伊犁河谷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与兵团四师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东临伊犁州伊宁市,西接霍尔果斯市,南拥都拉塔口岸,北依天山北脉科古琴山。 城市中心在北纬44°7′34″、东经80°37′20″,面积979.71平方千米,市总人口8.5万(2016年)。2016年,可克达拉市市域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65亿元。可克达拉市辖两个镇(界梁子镇和佛尕善镇),由兵团四师63团、64团、68团全部区域和66团、67团部分区域组成。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于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可克达拉等周边乡村地区,提高精神文化的传递速度,提高精神文化的整体质量,提高精神文化的多样性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这有利于提高可克达拉等周边乡村地区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丰富业余文化活动。
1.1.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基本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地处天山西部北坡,位于伊犁河谷,东起天山那拉提,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师部驻可克达拉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原伊犁地区和博州的边境线旁几乎都是四师的军垦戌边带,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成立四十多年来,广大农垦职工拓荒造田,开渠引水,造就了片片绿洲,如今的第四师已经发展为工农商学兵一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拥有19个农牧团场,23个工交建商企业,30个行政事业单位,22万人口的大型垦区,总耕地面积1553万亩,总人口21.5万人。但是农产品滞销问题一直是兵团的重点问题,2015年尤其严重。虽然在政策的打好环境下有一定的补贴,但是这只是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其中一个途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1.1.3 双方合作的愿景
2018年,数字文化馆及美丽乡村影院+三万亩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应运而生,项目预计在新疆第四师兵团管辖内的160个乡村打造建设半公益性质的数字文化馆与乡村文化影院,将标准的影院搬进社区和乡镇然后,赋予村民更多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与XXXX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互补性、技术与人才互补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互补性,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在文化馆及美丽乡村影院的建设、农牧产品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初加工与深加工)、农产品贸易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农牧、文化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通过一系列举措,分阶段达成建成文化馆及美丽乡村影院、种养殖、农业生加工、农贸产业一体化建设。
项目的建设不仅仅能达到精准扶贫的社会效益,更是能完全融合跨产业的循环经济效益,解决兵团产品滞销问题,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让项目的产品甚至整个新疆建设兵团的产品通过互联网+文化传媒的贸易形式布局中国,走向世界。
1.2 项目概况
1.2.1 美丽乡村影院概况
近几年来,农村文化、传媒、电影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仅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列为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目标,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中以及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内,而且农村电影播放工程已成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农村电影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村民们日益呼唤的文化传播平台更是愈演愈烈,通过建设集数字影院、宣传教育、讯息传播、群众娱乐、学习培训、视频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统称为数字文化馆+影院),是贯彻落实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1.2.2 新疆农产品自销问题
目前制约新疆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距离导致的运输和储存成本的增加,新疆地理位置确实偏远,物流欠发达,比如克达拉市的农产品运到北京,需要从克达拉市运到乌鲁木齐,然后再从乌鲁木齐中专运到北京,即便走航空也要5天左右的时间,不仅仅是时间成本,运输成本也大大提高。我们这里还没有考虑损耗的部分,加上又是一笔成本。种种原因,导致了新疆的农产品运到内地的价格整体偏高,而农户其实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受益。
第二,新疆所有的农产品,虽然名气较高,但市场辨识度不高。大家都知道新疆的农产品好,但是卖到内地的农产品鱼龙混杂,没有标准的识别度。
第三,整个种植与销售的系统比较落后,没有统一的产业链整合,市场化程度很弱,这样就导致本地同质化成品恶性竞争,同时也导致了新疆农场品的单一结构,不够丰富,市场竞争力较低。
第四,新疆整体经济建设落后,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本、人才和技术流入,导致相关产业链整体水平落后。
第五,过分追求增产,对农场品精细化种植不够,导致近几年有些农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影响整体新疆农场品的口碑。
本项目通过搭建“文化传播+种养殖+加工+供应链+贸易”农产品产销全产业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整合资源,融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销售系统,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和领先满足公众的农产品需求,帮助新疆的农产品走出市场,最终达到多赢的目的。
(备注:以上标记蓝色为一期投资,标记紫色为二期投资,参见第二章)
1.2.3 合作的流程
1、企业自筹500.00万元,通过社会资本融资5,000.00万元,在新疆第四师兵团管辖内的160个乡村打造建设半公益性质的数字文化馆与乡村文化影院,打通村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帮助新疆建设兵团实现精准扶贫;
2、新疆兵团以3万亩土地50年土地使用权入股整个项目30%股权,项目方利用3万亩土地以承包方式进行招商,并且引入农产品种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培训;
3、通过项目方自身媒体优势,对接以B2B形式内地团餐企业、初加工、深加工企业进行预售;
4、项目方对农户的产品进行合格检验,达标产品100%收购;
5、按期现货形式交付企业。
项目投资亮点
1.3.1 数字文化馆及美丽乡村影院投资亮点
1、产品理念创新
独特的服务模式不再拘泥于平台播放电影,村民观看电影的简单重复工作,而是切实走到村民的文化与传媒产业中,项目引用的某某乡镇院线产品不仅仅是影院,而是全新的社区+乡镇影院服务模式,具备互联网+平台的服务体系,集多元化娱乐、公共文化引擎、固化流动放映、社区养老补充为一体的全方位专业服务系统。村民不仅仅可以通过平台开展电影、卡拉OK、娱乐、体育赛事、会议、培训、文化活动、社区养老等多种文化娱乐生活的实现。
1.3.2 农产品种植基地投资亮点
1、技术支持优势
公司将建立一支技术开发队伍,正在逐步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同时公司与科研院所等产业主管部门建立一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能依托外部的技术研究力量,提高较强的开发能力。
项目开展后,公司引入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人才将是在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科技水平,可以确保技术可靠并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提高产品性价比。在生产方面,将把农户的种、养殖模式培养成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行业佼佼者,并保持不断的创新,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对不同土质的指数指标进行监测,以数据为支撑,来判断和评估每块土质的总体情况,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分配,并作及时调整,实现科学健康种养。通过创新、改进设施,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保证农户产品的合格率。
2、统一化管理优势
公司采用一体化经营的运作模式,整个生产过程均由公司统一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1、公司将利用自身优势,摒弃传统的种植方式,培训先进的种养殖技术,种子与肥料采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降低成本且避免了资源浪费。
图表1 传统模式与公司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对比表
指标对比 |
传统模式 |
公司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
原料采购价格 |
与市场价持平 |
持续性、量大因素,低于市场价30% |
原料采购质量 |
参差不齐 |
公司合规化运作,质量保证到位 |
技术支撑 |
靠“天”吃饭 |
科学的技术种养殖,产品有保证 |
基地规划 |
跟“风”种植,容易产生滞销、产品土质营销等问题 |
合理布局、合体规划、避免滞销 |
2、建设三万亩标准化种养殖基地,合理规划种养殖区,构建安全高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种养殖新模式,减少资金浪费。基地的产品苗种全部来自于公司采购,严格把关,既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形成了竞争力,提升了价值。
3、原料、饲料、辅料采取产业化采购,“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材料来源全程可监控并统一管理调配,减少了中间环节,也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
3、循环经济一体化优势
新疆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对人干燥雨少,但高山冰雪融水非常丰富,有利于灌溉农业,尤其是这里的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农作物品质优良,在我国甚至在亚洲都是名列前茅,不仅仅含糖量高,营养也丰富,并具备药材、干果、甚至战略物资的原材料生产的供应条件。但是新疆所有的农产品,虽然名气较高,但市场辨识度不高卖到内地的农产品鱼龙混杂,没有标准的识别度。究其根本是整个种植与销售的系统比较落后,市场化程度很弱导致。
项目通过媒体与文化传播优势,不仅仅让承包农户的产品得到技术支持,更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品市场化运作的问题,“农户+基地+公司”的产品保障,使产品完全走出新疆,甚至走出国门。
图表2 项目循环经济一体化模式图
1.4 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4.1 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项目的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扩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新型文化下乡站点在的设立使精神文化建设常态化,让精神文化的传递固定化,科技化,这样有利于贯彻精神文化的长期发展战略。
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数字文化馆及美丽乡村影院作为农村的宣传文化中心,通过数字文化馆,举办形势报告会、政策咨询、图片展览、印发宣传单、电影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增进广大群众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坚定群众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具有直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一无论这种作用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立竿见影的还是潜移默化的。
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
数字文化馆及美丽乡村影院在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举办群众性文艺活动,是基层文化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所体现公益性本质所在。群众文化发展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的逐渐改善,农民必然会产生对文化需求。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扎根于基层,其内在的亲和力保证它能够有效地挖掘和利用当地的传统资源——例如民间舞蹈、民间山歌、民间习俗,来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经济条件,运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立足活跃群众、活跃农村,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这一指向保证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能够利用农闲季节与重大节庆引导农民积极开展文化、艺术、体育交流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相互学习、和谐共进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对于农民群众自发举办的文艺活动,只要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因势利导,积极出面组织,协调引导,就可以使农民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数字文化馆及美丽乡村影院这一平台,立足农村发展实际,保证它在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围绕当地农业发展的水平、规模与特色,组织农业、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结合农事季节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效能,使农村群众接收了最及时、最有效的科技信息;举办“农家课堂’’培训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户的知识构成;利用图书室、广播电视以及各种传播手段,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充分利用、发挥、调动本土人才的作用,为农村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