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电上演核电大逆转,重影迎来风口?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低碳化趋势的加速,核电作为高效、清洁、稳定的基荷电源,其发展潜力逐渐被挖掘。近日,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比将达到10%。
不仅仅是中国,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拼命展开一场“核电竞赛”。自2022年以来:
——英国宣布,批准在该国东部建设SizewellC核电站,为600万户家庭提供电力;此时英国境内有15个核反应堆用于发电;
——法国宣布,建造至少6座新的核反应堆,筹划再建8座反应堆;
——韩国政府提出,要“重获安全核反应堆出口主要国际的地位”,计划在2030年将全国核电比重提升至30%以上;
——德国政府,为仅剩的3座核电站继续运营开启绿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表态支持核电发展;
——就连日本,2023年夏季后核电机组重启数量将达到17个,并考虑将核电机组运营期限由最长6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
为什么全球各国开始不约而同,上演了核电大逆转?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核电的优势太明显了,在能源格局动荡的当下,需求旺盛而迫切。
核电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根据中电联的数据,过去10年内,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均稳定在7000小时以上,在2023年更是高达7670小时,约为风电的3.45倍、火电的1.72倍、光伏的5.96倍。
相比之下,不管是火电还是水电,都有比较大的波动。光伏的可利用时间更短,而风电利用效率比较低。
只有核电,是当之无愧的“六边形战士”。
核电不受外界天气、季节、自然资源等环境因素影响,除检修外,全天出力可维持100%,完全不用担心。
当前,中国居民生活及产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增速极快。比如,今年夏天高温时,四川就上演了一次“缺电危机”,不少公共场所都发布了有关“限电”的通知,甚至有些居民小区出现了临时停电的情况。四川电网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多次“拉闸限电”,十分无奈。
再加上,当下世界各国都在押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AI可是有“吃电狂魔”的称号。长时间、不间断的运算,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
目前,中国已经有超过250个智算中心“遍地开花”,覆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涵盖郑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都、哈尔滨等地区中心城市,还不乏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中卫、新疆克拉玛依等西部地区城市,甚至还下沉至县城,如湖北利川智算中心、涞源河北智算中心、重庆移动忠县大数据智算中心……等等。
这些AI智算中心耗电量大,对于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亟需电力保障。
因此,中国变身“核电狂魔”毫不意外,接下来,核电项目在中国还将“遍地开花”。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