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散货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干散货船运力情况

本文主要对2023年中国干散货船行业的市场现状和运力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依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相关数据。
一、干散货船运力情况
干散货船运力是指干散货船的数量和吨位,是衡量干散货船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万吨以上,不含重大件船、多用途船等普通货船,下同)共计2511艘,载重吨数为8278.6万吨,较2022年底分别增加了84艘和296.2万吨,吨位增幅为3.7%。其中,老旧船舶(船龄18年以上)和特检船舶(船龄28年以上)分别有268艘和35艘,占总艘数的10.7%和1.4%。较2022年底,老旧船舶和特检船舶艘数占比分别增长了0.3%和0.5%。
从船型来看,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主要包括散装货船、散杂货船、散装水泥船、散装木材船等。其中,散装货船是指专门用于运输散装干货的船舶,如煤炭、铁矿石、谷物等,是干散货船中的主力船型,占总艘数的74.1%和总吨位的88.9%。散杂货船是指既能运输散装干货,又能运输杂货的船舶,如钢材、机械设备、集装箱等,是干散货船中的多功能船型,占总艘数的16.7%和总吨位的7.3%。散装水泥船是指专门用于运输散装水泥的船舶,占总艘数的4.5%和总吨位的1.8%。散装木材船是指专门用于运输散装木材的船舶,占总艘数的4.7%和总吨位的1.9%。
从船舶吨位来看,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的平均单船吨位为32.9万吨,较2022年底增加了0.8万吨,同比增长2.5%。从吨位分布来看,4万吨以下的船舶占总艘数的29.7%和总吨位的5.6%,4万~6万吨的船舶占总艘数的15.7%和总吨位的10.4%,6万~8万吨的船舶占总艘数的16.1%和总吨位的14.1%,8万~12万吨的船舶占总艘数的13.9%和总吨位的18.3%,12万~20万吨的船舶占总艘数的14.8%和总吨位的25.9%,20万吨以上的船舶占总艘数的9.8%和总吨位的25.7%。可以看出,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队平均单船吨位的增长,主要体现在6万~8万吨的巴拿马型、12万~20万吨的好望角型和4万~6万吨的大灵便型船的增加,而4万吨以下的船舶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各型干散货船的平均吨位也呈现增大趋势。二、干散货船市场现状
干散货船市场是指干散货船的供需、运价、运输量等方面的市场情况,是反映干散货船行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023年中国干散货船市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 干散货船市场需求低速增长。2023年,受俄乌冲突、疫情反复、通胀压力攀升等因素影响,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海运需求总体疲软。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量下降2.7%,增速为2010年以来最低。国内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总体较为稳定,增速有所放缓。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长江水系省市完成水路货运量61.7亿吨,同比增长4.5%;珠江水系完成水路货运量13.90亿吨,同比下降4.8%。两岸间海上直航完成货运量4723万吨,同比下降9.9%。
- 干散货船市场运价下滑。2023年,由于干散货运输市场供需两弱,干散货运力总体过剩,运价大幅下滑。2023年,远东干散货(FDI)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522点,同比下滑21.5%,运价指数1362.95点,同比下降7.3%,租金指数1760.69点,同比下降33.4%;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平均值为1934点,同比下滑34.3%。
- 干散货船市场运输量稳中有升。2023年,受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基建投资加快、煤炭供需缓和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干散货运输市场运输量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完成货运量5.6亿吨,同比增长5.1%;长江水系省市完成干散货运输量3.8亿吨,同比增长6.2%;珠江水系完成干散货运输量1.2亿吨,同比增长3.4%。两岸间海上直航完成干散货运输量1.8亿吨,同比增长4.7%。从运输品种来看,煤炭、铁矿石、谷物、水泥等是国内干散货运输的主要品种,占总运输量的80%以上。其中,煤炭运输量为2.4亿吨,同比增长3.8%;铁矿石运输量为1.6亿吨,同比增长7.2%;谷物运输量为0.8亿吨,同比增长8.4%;水泥运输量为0.6亿吨,同比增长6.1%。综上所述,2023年中国干散货船行业的市场现状和运力情况表明,干散货船行业在市场需求、运价、运输量等方面都呈现出低速增长的态势,运力总体过剩,运价大幅下滑,运输量稳中有升。干散货船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干散货船行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运力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污染,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