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水运行业概述
1. 水运行业的定义和分类
水运行业又名水路运输或水上运输业,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水运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在内河及沿海,水运也常作为小型运输工具使用,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的任务。与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上运输主要有运量大、成本低、效率高、能耗少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速度慢、环节多、自然条件影响大、机动灵活性差等缺点。
我国水运行业可以按贸易种类、航行区域、运输对象、船舶营运组织四大方式分类:
- 按贸易种类分,可分为国内水运和国际水运。国内水运又可分为沿海水运和内河水运。国际水运又可分为远洋水运和近海水运。
- 按航行区域分,可分为海上水运和内河水运。海上水运又可分为沿海水运和远洋水运。内河水运又可分为江河水运和湖泊水运。
- 按运输对象分,可分为货物水运和旅客水运。货物水运又可分为干散货运输、液体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重大件运输等。旅客水运又可分为客滚运输、客运运输、旅游运输等。
- 按船舶营运组织分,可分为船队运输、航线运输、定期运输、不定期运输等。
2. 水运行业的产业链
水运行业的上游包括船舶与集装箱等运输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大宗商品的生产,以及运输所需的物料备件的制造;中游包括船舶和港口的运营、航次管理与航线开拓、安全管理、船员管理、相关设施租赁等领域;下游则主要是有贸易与运输需求的企业。
水运产业上游的企业包括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船舶及相关设施设备制造企业,以及中集集团等集装箱制造企业;水运产业中游的企业则有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盛航海运股份有限公司、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等。
二、水运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水运行业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1954-1978年的导入期,这一时期,水运行业主要承担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以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为主,国际贸易运输为辅,水运规模和水平较低,船舶和港口设施落后,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 第二阶段是1978-2000年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水运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水运规模和水平显著提高,船舶和港口设施不断更新,运输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 第三阶段是2000-2017年的高速成长期,这一时期,水运行业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水运规模和水平迅速提升,船舶和港口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市场竞争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 第四阶段是2017年至今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水运行业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着力提升水运质量和效益,水运规模和水平稳步提升,船舶和港口设施不断优化,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保持高水平,市场竞争力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
三、水运行业政策背景
近年来,国家对于水运在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放管服”改革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先后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规则〉的决定》、《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等政策,优先支持铁水联运型、空铁联运型枢纽建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和“证照分离”改革,压减和下放部分资质等级分类。
2021年,国家出台了《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水运行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水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规划》提出,到2025年,水运行业要实现以下目标:
- 水路货运量达到85亿吨,年均增长约2%-3%,其中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0亿标箱,年均增长5.5%。
- 国家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建设完成,水运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水运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水运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水运创新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水运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 国家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到1.9万公里,其中长江干线航道达到1.2万公里,珠江干线航道达到1.5千公里,海河干线航道达到0.2千公里,京杭大运河干线航道达到0.6千公里,其他重要内河航道达到3.4千公里。
- 国家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0亿吨,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40亿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0亿吨,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2亿标箱,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亿标箱。
- 水运服务质量和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运运输成本占国内物流成本的比重降低到10%以下,水运运输时间缩短20%以上,水运运输可靠性提高10%以上,水运运输满意度提高15%以上。
- 水运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水运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0%、30%、40%、50%,水运事故发生率、死亡率、直接经济损失率分别降低10%、20%、30%,水运安全监管覆盖率、水运安全监管效率分别提高10%、20%。
- 水运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水运能耗总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15%、20%、25%,水运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降低15%、20%、25%、30%,水运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提高10%以上,水运环境保护投入占水运总投入的比重提高5%以上。
- 水运创新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水运科技创新投入占水运总投入的比重提高5%以上,水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提高10%以上,水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率提高15%以上,水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水平提高20%以上,水运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提高25%以上。
- 水运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水运国际市场份额提高5%以上,水运国际合作项目数量和规模提高10%以上,水运国际标准制定和参与水平提高15%以上,水运国际组织和平台建设和参与水平提高20%以上,水运国际话语权和制度影响力提高25%以上。
四、水运行业供需情况
水运行业供给情况
水运行业的供给主要包括船舶和港口的供给。船舶的供给主要由船舶的数量、类型、规模、结构、性能等因素决定。港口的供给主要由港口的数量、位置、规模、结构、设施、效率等因素决定。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水运行业的供给情况如下:
船舶供给:我国船舶总吨位达3.4亿载重吨,其中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1.9亿载重吨,占世界第一位。我国船舶结构不断优化,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等主要船型占比达到80%以上,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到4000吨以上,船舶平均寿命为14.5年。我国船舶性能不断提高,船舶节能减排、智能化、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港口供给:我国港口总吞吐量达到146亿吨,其中沿海港口总吞吐量132亿吨,内河港口总吞吐量14亿吨。我国港口规模不断扩大,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576个,内河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138个。我国港口结构不断完善,集装箱、矿石、液体化工等专业化码头占比达到60%以上,港口与铁路、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联运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港口效率不断提升,港口作业效率、船舶通航效率、水运服务效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水运行业需求情况
水运行业的需求主要包括货物和旅客的需求。货物的需求主要由货物的种类、数量、价值、运输距离、运输时间等因素决定。旅客的需求主要由旅客的数量、目的地、出行目的、出行时间等因素决定。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水运行业的需求情况如下:
货物需求:我国水路货运量达到76亿吨,其中沿海货运量64亿吨,内河货运量12亿吨。我国货物需求结构不断变化,集装箱、矿石、液体化工等高附加值货物需求增长较快,粮食、煤炭等低附加值货物需求增长较慢。我国货物需求特点不断显现,货物运输距离趋于延长,货物运输时间趋于缩短,货物运输安全趋于重视。
旅客需求:我国水路旅客运量达到1.2亿人次,其中沿海旅客运量0.8亿人次,内河旅客运量0.4亿人次。我国旅客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客滚运输、旅游运输等高品质旅客运输需求增长较快,客运运输等低品质旅客运输需求增长较慢。我国旅客需求特点不断突出,旅客出行目的地趋于多样化,旅客出行时间趋于集中化,旅客出行安全趋于关注。
五、水运行业价格指数
水运行业的价格指数主要包括船舶价格指数、港口价格指数、运输价格指数等。船舶价格指数反映了船舶市场的供求状况,港口价格指数反映了港口市场的供求状况,运输价格指数反映了运输市场的供求状况。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水运行业的价格指数如下:
船舶价格指数:2020年,我国船舶价格指数为101.4,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其中,新船价格指数为100.6,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二手船价格指数为102.2,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船舶价格指数的上涨主要受到船舶需求的回升、船舶供给的减少、船舶成本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港口价格指数:2020年,我国港口价格指数为99.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港口作业价格指数为99.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港口服务价格指数为99.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港口价格指数的下降主要受到港口需求的减弱、港口竞争的加剧、港口效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运输价格指数:2020年,我国运输价格指数为100.2,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运输价格指数为100.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内河运输价格指数为100.0,与上年持平。运输价格指数的上升主要受到运输需求的恢复、运输供给的紧张、运输成本的上升等因素的影响。
六、水运行业竞争格局
水运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包括船舶市场的竞争格局、港口市场的竞争格局、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等。船舶市场的竞争格局反映了船舶制造、销售、租赁等环节的竞争状况,港口市场的竞争格局反映了港口建设、运营、服务等环节的竞争状况,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反映了运输企业、运输路线、运输模式等方面的竞争状况。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水运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下:
-
船舶市场的竞争格局:我国船舶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国内外分化的特点。在国内市场,我国船舶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主要有中远海运重工、中国船舶集团、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江南造船、江苏扬子江船厂、武汉船用机械、大连船舶重工等¹。在国际市场,我国船舶制造企业面临着来自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主要有现代重工、三菱重工、三井造船、达飞海运、马士基等。
- 港口市场的竞争格局:我国港口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区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在区域性方面,我国港口市场主要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其中东部区域的港口市场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主要有上海、宁波、广州、深圳、天津、青岛等。在专业性方面,我国港口市场主要分为集装箱、散货、液体化工等专业市场,其中集装箱市场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主要有上海、宁波、广州、深圳、天津、青岛等。
-
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我国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在多元化方面,我国运输市场涵盖了干散货、液体货物、集装箱、重大件等多种运输对象,涉及了沿海、内河、远洋、近海等多种航行区域,存在了船队运输、航线运输、定期运输、不定期运输等多种船舶营运组织。在差异化方面,我国运输市场根据运输对象、航行区域、船舶营运组织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运输需求、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风险等,导致了不同的运输价格、运输质量、运输服务等。
七、水运行业发展趋势
1. 水运行业将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和效益
水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水运行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 加强船舶和港口的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建设,提高船舶和港口的节能减排、安全性能、运营效率等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风险。
- 优化水运的运输结构和运输模式,提高水运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水运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 拓展水运的运输范围和运输内容,增加水运的运输量和运输价值,提升水运的运输效益和社会效益。
- 推进水运的国际化和区域化发展,加强水运的国际合作和区域协调,提高水运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地位。
2. 水运行业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水运行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共赢发展。具体而言,水运行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与和贡献:
-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水运服务,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 积极参与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高效率的水运联运,促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的功能完善和效能提升。
- 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高安全的水运保障,促进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推进和成果落地。
八、水运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水运行业存在的问题
水运行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水运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沿海和内河、东部和西部、大型和中小等水运市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水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不合理,水运效益的提升空间有限。
- 水运行业的发展不协调,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合不够,水运与产业、物流、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和协同不足,水运的综合效应和综合价值不显著。
- 水运行业的发展不可持续,水运对环境的影响和压力较大,水运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水平较低,水运的社会责任和公众认同度较弱。
2. 水运行业的建议
针对水运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加强水运行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制定水运行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统筹协调水运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步骤,形成水运行业的发展共识和发展动力。
- 加强水运行业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完善水运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优化水运行业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机制,增加水运行业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激发水运行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 加强水运行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水运行业的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推动水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装备更新,培养水运行业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水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 加强水运行业的协作联动和开放合作,加强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和协调发展,加强水运与产业、物流、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发展,加强水运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和互利共赢,构建水运行业的发展生态和发展格局。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