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机械工业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产业洞察 2023-10-20 07:14:39 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
中国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支撑国家制造能力和综合国力。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机械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行业运行保持稳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合理区间,对稳定经济大盘、提振工业经济、提升外贸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一、202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机械工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万家,较上年增加1.2万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全国工业)企业数量的24.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资产总计32.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3.1%,占全国工业资产总计的20.8%,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 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工业。2023年,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5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有4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3.6%、6.3%、11.9%、4.6%,其中除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外,其他行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国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2%。
3. 产品产销形势分化。2023年,机械工业主要监测的30种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3种,占43.3%;产量下降的有17种,占56.7%。产品产销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汽车产销实现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全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4%和2.1%,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二是能源领域建设加速,带动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和能源存储相关产品高速增长,发电机组产量增长15%、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46.8%;三是服务于原材料行业的装备产量增速较上年放缓,金属冶炼设备、水泥专用设备产量分别增长0.7%和6.7%;四是加工制造类装备产量下降,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产量分别下降13.1%和15.7%;五是前期产销高速增长的产品产量回落,金属集装箱、包装专用设备、挖掘机产量分别下降36.9%、17.0%、21.7%。
4. 效益指标增长稳定。技术进步与产品结构升级有效带动行业效益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6%;实现利润增长12.1%。与全国工业相比,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工业3.7个和16.1个百分点。
5. 固定资产投资向好。在投资意愿改善与低基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增长,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4.8%、12.1%、12.6%、42.6%、37.8%。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民间投资全年保持高速增长,是拉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由2020、2021年的负增长转为2023年的正增长。
6. 行业运行处于景气区间。机械工业景气指数的编制涵盖生产、投资、外贸、经济效益等多个维度,综合反映机械工业的运行情况。2023年机械工业景气指数2月份高开,在疫情冲击的综合影响下5月份为年内低点,此后逐步回升,年末两月虽有所回落,但全年总体保持在景气区间,12月机械工业景气指数为105.98。
(二)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 成本上升压力延续。2023年机械工业所需原材料价格总体处于高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原材料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3%。部分产品制造领域的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迅猛。如低压电气行业用磁性材料,变压器用取向硅钢片等价格大幅上涨;储能行业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由2021年末的28万元/吨升至2023年末52万元/吨,11月价格一度冲高至近60万元/吨。
2. 产品结构调整缓慢。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机械产品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然而,受制于技术水平、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多方面因素,我国部分机械产品结构调整速度不够快,一些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一些低端产品过剩严重,一些新兴产品发展不足。
3.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是推动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支撑。然而,我国机械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研发投入不足,2023年机械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2.1%;二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2023年机械工业专利申请量为28.5万件,同比增长9.8%,但专利授权量为16.7万件,同比下降0.4%,授权率为58.6%,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64.3%;三是核心技术缺失,部分领域仍存在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高端装备等技术短板,如航空发动机、高速列车轴承、大型数控机床等。
四、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
1. 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冲击。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对中国的遏制打压,中美贸易摩擦、科技封锁等问题依然突出。此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深刻变革,地缘政治风险、气候变化挑战、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也给机械工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2.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的叠加。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潜在速度也在逐渐下降。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如消费需求不足、投资回报率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这些问题都会对机械工业的市场需求和效益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二)行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并存。一方面,部分传统产品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水泥专用设备、金属集装箱等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跌,效益低迷;另一方面,部分高端产品领域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如航空发动机、高速列车轴承、大型数控机床等产品产能不足,市场需求旺盛,依赖进口度高。
2. 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是机械产品的生命线,也是机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部分机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仍然不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标准不完善,质量监督检验不到位,质量追溯机制不健全;二是质量意识不强,质量文化不浓,质量责任不明,质量诚信不足;三是质量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技术水平不高,质量控制手段不先进,质量效率不高。
3. 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机械工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部分机械产品绿色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节能减排效果不明显,部分产品能耗高、排放大、污染重;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部分产品循环利用率低、废旧产品回收率低、资源消耗大;三是绿色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产品绿色设计理念缺乏、绿色技术应用不广、绿色标准缺失。
五、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数字化转型是指机械工业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改造,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数字化转型将带来以下主要趋势:
1. 产品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机械产品将具备更强的感知、交互、学习、决策等能力,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运行。例如,智能汽车将实现自动驾驶、远程控制、车联网等功能;智能机器人将实现自主导航、多任务协作、人机交互等功能;智能仪器仪表将实现在线监测、远程诊断、预警预测等功能。
2. 生产制造模式将发生根本变革。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从规模化生产向定制化生产的转变,从批量生产向单件生产的转变,从集中式生产向分散式生产的转变。例如,通过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个性化定制和快速响应的生产模式;通过数字化工厂和智能车间的建设,机械工业将实现灵活化和协同化的生产模式;通过互联网+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机械工业将实现共享化和开放化的生产模式。
3. 运营管理水平将大幅提高。通过应用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从传统管理向智慧管理的转变,从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的转变,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的转变。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信任化;通过边缘计算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设备的自主运维和优化调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企业的智能决策和风险防控。
(二)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发展是指机械工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循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绿色发展将带来以下主要趋势:
1. 产品绿色化水平将显著提高。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机械产品将实现更低的能耗、更少的排放、更轻的重量、更长的寿命等特点,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车将实现零排放、高效率、智能化等特点;节能环保设备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减排、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生物医疗设备将实现无创伤、无污染、无副作用等特点。
2. 生产制造过程将实现绿色化。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循环经济理念等手段,机械工业将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的转变,从污染制造向清洁制造的转变,从线性制造向循环制造的转变。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制、可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通过智能化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通过循环经济理念,机械工业将实现生产过程的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再生、产品再制造,延长产品寿命周期。
3.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将不断增强。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工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例如,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机械工业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做出贡献;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福利保障,机械工业将为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三)国际合作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际合作是指机械工业在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机械行业进行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国际合作将带来以下主要趋势:
1. 出口市场将进一步拓展。随着我国机械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机械产品出口市场将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外,亚洲、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也将成为我国机械产品出口的重点区域。同时,我国机械产品出口的结构也将不断优化,从以低端产品为主向以高端产品为主的转变,从以单一产品为主向以整体解决方案为主的转变。
2. 投资合作将更加深入。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机械工业的投资合作将更加深入。除了传统的贸易型投资外,我国机械工业还将开展更多的技术型投资、产业型投资、战略型投资等。通过投资合作,我国机械工业将实现资源共享、市场拓展、技术创新、风险分担等目标。
3. 技术交流将更加广泛。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引进来”战略的调整,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交流将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技术引进外,我国机械工业还将开展更多的技术输出、技术合作、技术共享等。通过技术交流,我国机械工业将实现技术学习、技术提升、技术贡献、技术领先等目标。
六、行业发展的主要建议
(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1.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能布局。对于存在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传统产品领域,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合理布局产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 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提升产品档次。对于存在产能不足、市场需求旺盛、技术水平高等特点的高端产品领域,要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提升产品档次。同时,要根据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发新兴产品领域,增强行业发展活力。
3.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推进机械工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要加快建设数字化工厂和智能车间,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加快推广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实现生产模式的定制化、单件化;要加快发展互联网+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实现生产组织的共享化、开放化。
(二)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1. 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要加大对机械工业研发经费支出的力度,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要完善研发管理体系,提高研发管理水平;要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提高研发资源利用效率;要强化研发成果转化,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要加强研发人才培养,提高研发人才水平。
2.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针对机械工业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高端装备等技术短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集成创新能力;要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3. 加快标准制修订,提高标准化水平。要加快制定和修订机械工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提高标准化水平。要加强对国际标准的参与和引领,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对国内市场的规范和引导,提高市场秩序;要加强对企业产品的监督和检验,提高产品质量。
(三)坚持以开放合作为支撑
1. 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出口质量。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竞争格局,优化机械产品出口结构,提升出口质量。要加强对传统市场的维护和拓展,稳定出口份额;要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和培育,增加出口增长点;要加强对高端产品的推广和输出,提升出口附加值。
2. 拓展投资领域,提升投资效益。要根据国际产业链的分布和变化,拓展机械工业的投资领域,提升投资效益。要加强对资源型国家的投资合作,保障资源供应;要加强对技术型国家的投资合作,获取技术支持;要加强对市场型国家的投资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3. 深化技术交流,提升技术水平。要根据国际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深化机械工业的技术交流,提升技术水平。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缩小技术差距;要加强对自主技术的输出和共享合作,增强技术影响力;要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和掌握,抢占技术制高点。
一、202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机械工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万家,较上年增加1.2万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全国工业)企业数量的24.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资产总计32.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3.1%,占全国工业资产总计的20.8%,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 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工业。2023年,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5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有4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3.6%、6.3%、11.9%、4.6%,其中除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外,其他行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国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2%。
3. 产品产销形势分化。2023年,机械工业主要监测的30种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3种,占43.3%;产量下降的有17种,占56.7%。产品产销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汽车产销实现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全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4%和2.1%,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二是能源领域建设加速,带动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和能源存储相关产品高速增长,发电机组产量增长15%、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46.8%;三是服务于原材料行业的装备产量增速较上年放缓,金属冶炼设备、水泥专用设备产量分别增长0.7%和6.7%;四是加工制造类装备产量下降,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产量分别下降13.1%和15.7%;五是前期产销高速增长的产品产量回落,金属集装箱、包装专用设备、挖掘机产量分别下降36.9%、17.0%、21.7%。
4. 效益指标增长稳定。技术进步与产品结构升级有效带动行业效益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6%;实现利润增长12.1%。与全国工业相比,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工业3.7个和16.1个百分点。
5. 固定资产投资向好。在投资意愿改善与低基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增长,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4.8%、12.1%、12.6%、42.6%、37.8%。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民间投资全年保持高速增长,是拉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由2020、2021年的负增长转为2023年的正增长。
6. 行业运行处于景气区间。机械工业景气指数的编制涵盖生产、投资、外贸、经济效益等多个维度,综合反映机械工业的运行情况。2023年机械工业景气指数2月份高开,在疫情冲击的综合影响下5月份为年内低点,此后逐步回升,年末两月虽有所回落,但全年总体保持在景气区间,12月机械工业景气指数为105.98。
(二)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 成本上升压力延续。2023年机械工业所需原材料价格总体处于高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原材料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3%。部分产品制造领域的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迅猛。如低压电气行业用磁性材料,变压器用取向硅钢片等价格大幅上涨;储能行业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由2021年末的28万元/吨升至2023年末52万元/吨,11月价格一度冲高至近60万元/吨。
2. 产品结构调整缓慢。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机械产品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然而,受制于技术水平、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多方面因素,我国部分机械产品结构调整速度不够快,一些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一些低端产品过剩严重,一些新兴产品发展不足。
3.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是推动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支撑。然而,我国机械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研发投入不足,2023年机械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2.1%;二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2023年机械工业专利申请量为28.5万件,同比增长9.8%,但专利授权量为16.7万件,同比下降0.4%,授权率为58.6%,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64.3%;三是核心技术缺失,部分领域仍存在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高端装备等技术短板,如航空发动机、高速列车轴承、大型数控机床等。
四、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
1. 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冲击。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对中国的遏制打压,中美贸易摩擦、科技封锁等问题依然突出。此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深刻变革,地缘政治风险、气候变化挑战、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也给机械工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2.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的叠加。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潜在速度也在逐渐下降。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如消费需求不足、投资回报率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这些问题都会对机械工业的市场需求和效益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二)行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并存。一方面,部分传统产品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水泥专用设备、金属集装箱等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跌,效益低迷;另一方面,部分高端产品领域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如航空发动机、高速列车轴承、大型数控机床等产品产能不足,市场需求旺盛,依赖进口度高。
2. 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是机械产品的生命线,也是机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部分机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仍然不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标准不完善,质量监督检验不到位,质量追溯机制不健全;二是质量意识不强,质量文化不浓,质量责任不明,质量诚信不足;三是质量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技术水平不高,质量控制手段不先进,质量效率不高。
3. 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机械工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部分机械产品绿色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节能减排效果不明显,部分产品能耗高、排放大、污染重;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部分产品循环利用率低、废旧产品回收率低、资源消耗大;三是绿色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产品绿色设计理念缺乏、绿色技术应用不广、绿色标准缺失。
五、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数字化转型是指机械工业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改造,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数字化转型将带来以下主要趋势:
1. 产品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机械产品将具备更强的感知、交互、学习、决策等能力,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运行。例如,智能汽车将实现自动驾驶、远程控制、车联网等功能;智能机器人将实现自主导航、多任务协作、人机交互等功能;智能仪器仪表将实现在线监测、远程诊断、预警预测等功能。
2. 生产制造模式将发生根本变革。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从规模化生产向定制化生产的转变,从批量生产向单件生产的转变,从集中式生产向分散式生产的转变。例如,通过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个性化定制和快速响应的生产模式;通过数字化工厂和智能车间的建设,机械工业将实现灵活化和协同化的生产模式;通过互联网+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机械工业将实现共享化和开放化的生产模式。
3. 运营管理水平将大幅提高。通过应用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从传统管理向智慧管理的转变,从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的转变,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的转变。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信任化;通过边缘计算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设备的自主运维和优化调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企业的智能决策和风险防控。
(二)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发展是指机械工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循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绿色发展将带来以下主要趋势:
1. 产品绿色化水平将显著提高。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机械产品将实现更低的能耗、更少的排放、更轻的重量、更长的寿命等特点,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车将实现零排放、高效率、智能化等特点;节能环保设备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减排、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生物医疗设备将实现无创伤、无污染、无副作用等特点。
2. 生产制造过程将实现绿色化。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循环经济理念等手段,机械工业将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的转变,从污染制造向清洁制造的转变,从线性制造向循环制造的转变。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制、可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通过智能化技术,机械工业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通过循环经济理念,机械工业将实现生产过程的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再生、产品再制造,延长产品寿命周期。
3.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将不断增强。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工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例如,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机械工业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做出贡献;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福利保障,机械工业将为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三)国际合作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际合作是指机械工业在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机械行业进行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国际合作将带来以下主要趋势:
1. 出口市场将进一步拓展。随着我国机械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机械产品出口市场将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外,亚洲、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也将成为我国机械产品出口的重点区域。同时,我国机械产品出口的结构也将不断优化,从以低端产品为主向以高端产品为主的转变,从以单一产品为主向以整体解决方案为主的转变。
2. 投资合作将更加深入。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机械工业的投资合作将更加深入。除了传统的贸易型投资外,我国机械工业还将开展更多的技术型投资、产业型投资、战略型投资等。通过投资合作,我国机械工业将实现资源共享、市场拓展、技术创新、风险分担等目标。
3. 技术交流将更加广泛。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引进来”战略的调整,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交流将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技术引进外,我国机械工业还将开展更多的技术输出、技术合作、技术共享等。通过技术交流,我国机械工业将实现技术学习、技术提升、技术贡献、技术领先等目标。
六、行业发展的主要建议
(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1.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能布局。对于存在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传统产品领域,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合理布局产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 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提升产品档次。对于存在产能不足、市场需求旺盛、技术水平高等特点的高端产品领域,要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提升产品档次。同时,要根据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发新兴产品领域,增强行业发展活力。
3.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推进机械工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要加快建设数字化工厂和智能车间,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加快推广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实现生产模式的定制化、单件化;要加快发展互联网+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实现生产组织的共享化、开放化。
(二)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1. 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要加大对机械工业研发经费支出的力度,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要完善研发管理体系,提高研发管理水平;要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提高研发资源利用效率;要强化研发成果转化,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要加强研发人才培养,提高研发人才水平。
2.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针对机械工业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高端装备等技术短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集成创新能力;要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3. 加快标准制修订,提高标准化水平。要加快制定和修订机械工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提高标准化水平。要加强对国际标准的参与和引领,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对国内市场的规范和引导,提高市场秩序;要加强对企业产品的监督和检验,提高产品质量。
(三)坚持以开放合作为支撑
1. 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出口质量。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竞争格局,优化机械产品出口结构,提升出口质量。要加强对传统市场的维护和拓展,稳定出口份额;要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和培育,增加出口增长点;要加强对高端产品的推广和输出,提升出口附加值。
2. 拓展投资领域,提升投资效益。要根据国际产业链的分布和变化,拓展机械工业的投资领域,提升投资效益。要加强对资源型国家的投资合作,保障资源供应;要加强对技术型国家的投资合作,获取技术支持;要加强对市场型国家的投资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3. 深化技术交流,提升技术水平。要根据国际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深化机械工业的技术交流,提升技术水平。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缩小技术差距;要加强对自主技术的输出和共享合作,增强技术影响力;要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和掌握,抢占技术制高点。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