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钢、型钢、法兰盘产业地方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建设可行性
项目提出的背景
自上世纪中叶至今,尽管转炉炼钢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世界电炉钢比例不断增长,从1950年增长到2014年的33.8%。电炉钢比例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跟高炉转炉长流程相比,电炉炼钢具有固定投资小,消耗铁矿石、焦炭、水等资源少,占地面积小,可比能耗低,对环境污染少,工厂可接近资源产地及市场,启动及停炉灵活等优点,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是基于电炉炼钢炼钢的优质特性,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产业,启动了环保改造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综合原料场、杂质炼铁工艺设施和辅助设施以及配套的全厂公辅设施。生产工艺流程采用“电弧炉炼钢-精炼炉精炼-连铸-轧制-剪切-包装”的传统生产流程。拟新购建100吨电弧炉生产线一条,环保改建项目正式投产后,年产螺纹钢,型钢、法兰盘等100万吨,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高端产品比例达54%,深加工比例约1/4。此次技术改造项目是公司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载体。在此过程中,立足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精品螺纹钢、型钢研发生产基地,打造优特钢材生产领头羊。配合公司的升级转型,实现具有一流的技术工艺装备、一流的优特螺纹钢、型钢产品、一流的节能环保体系、一流的经济效益和现代化、生态化的新型绿色钢铁制品的目标,以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为先导,市场需求为契机,技术改造为基础,设计一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螺纹钢、型钢生产线,实现工艺和设备的优化,达到降低运营成本,建设高效益的目的。
一、《中国制造2025》要求钢铁行业有效化解过剩矛盾并促其向高端发展
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以下简称《制造》)正式公布。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明确提出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要求稳步化解过剩产能,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同时,《制造》还明确提出在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环节,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由此,从政府促进行业发展长期战略层面看,在此轮制造业转型升级大潮中,钢铁行业作为产能过剩行业将成为去产能工作的重点对象,而作为传统制造业也必然面临向高端迈进的要求。
二、符合浙江省钢铁产业政策
浙江省是用钢大省、产钢小省,钢铁产能不大,以特钢为主,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浙江省印发浙江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引导钢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实施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制订钢铁生产全流程“两化”融合解决方案。树立质量标杆,升级产品标准,加强品牌建设。实施节能环保改造升级,开展环保、节能对标活动,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挥浙江省钢结构产业集聚优势,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结合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开展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试点,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发展,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本项目作为建筑、基建用钢材,具有多年生产经验,完全符合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结合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钢种需求。
三、项目建设符合个杭州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建立适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要求的废钢循环利用体系。依托符合环保要求的国内废钢加工配送企业,重点建设一批废钢加工示范基地,完善加工回收配送产业链,提高废钢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和废钢产品质量。发展废钢产业、利用废钢替代铁矿石进行冶炼,对缓解我国铁矿石资源紧张、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废钢利用的环保效益极为可观。据测算,每多用1吨废钢可以比铁矿石冶炼减少1.6吨碳排放、3吨固体废弃物排放、综合能耗降低60%。从1994年到2013年间,我国钢铁市场共利用废钢铁10.8亿吨,相当于少开采矿石46亿吨、节省原煤10亿吨、减少17亿吨碳排放。本项目旨在利用废旧钢铁产品冶炼成品螺纹钢、型钢等,资源循环利用符合杭州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建设必要性
一、聚焦实体经济及制造业,有力支撑钢铁市场需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同时,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由此来看,十九大报告所体现出的经济发展思路,即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并将工业制造业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
从产业构成来看,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工业,尤其是现代制造业。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行业,钢铁行业与工业制造业密切相关,下游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将有力支撑钢铁市场需求。2017年以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制造业的稳定增长,推动了钢铁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回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我国钢铁行业2017年提前完成5000万吨去产能任务,近两年已累计压减超1亿吨产能。虽然钢铁产能不断下降,但钢铁产品产量却出现增长,粗钢表观消费量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由此来看,以工业制造业为代表的下游用钢行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促进钢铁市场需求回升、钢铁产量增长的重要动力。未来,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政府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过程中更加重视实体经济,且工业及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这将为我国钢铁行业营造出更为宽松的市场需求环境,为钢铁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航天强国、交通强国,为高端钢材需求注入动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由此来看,将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需要钢铁行业的支撑,尤其是符合高端制造需求的优钢、特钢等精品钢材的有效供给。诸如,将我国建设成航天强国,要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而航天装备需要不锈钢、高强度合结钢、电磁纯铁等钢材,以及合金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镍钼钨合金)等;又如,将我国建设成交通强国,要发展高铁网络,高铁机车需要碳素钢、耐候钢、不锈钢、铝合金等多种钢材,而车轮作为高铁关键部件,在制造时对钢材的洁净度、强韧性、耐磨性及轧制工艺、检测条件等都有极高的技术要求。
另外,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等,同样也需要钢铁行业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的有力支撑。2017年10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公布《关于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的通知》,共提出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174项,其中涉及钢铁行业及相关产业的技术有十余项。未来,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诸多领域都将为拉动高端钢材需求注入动力,推动钢铁行业加快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逐步摆脱低端化、同质化竞争,努力向高端化、特色化转型发展。
三、深化房地产市场改革,建筑用钢需求将长期稳健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催生大量商品住房需求,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繁荣发展态势。由于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螺纹钢、线材、盘螺、圆钢等建筑钢材,房地产行业用钢量几乎占据我国粗钢消费量的半壁江山。但同时,随着商品住房投资属性、金融属性逐渐增强,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市场泡沫日益明显,对我国金融市场、社会经济乃至社会民生都形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灰犀牛”。与之对应,一旦房地产行业风险释放、市场波动过大,对建筑用钢需求甚至整体钢铁行业需求都将造成巨大冲击。
针对房地产市场当前问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由此来看,政府通过明确房地产“用来住的”定位,极力去除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减少市场过度投资和炒作。短期来看,政府通过严厉的限购、限售等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一定抑制。2017年以来,受政府政策收紧影响,作为先行指标的商品房销售增速持续下滑,将逐步影响后续房地产市场行为。届时无论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是施工面积及新开工面积增速都将逐步趋缓,从而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需求逐步承压。但长期来看,政府深化房地产市场改革,主要针对房地产出现的市场失灵进行调控,并非完全压制房地产不能发展,而是根据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及要求,在房地产市场化供给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给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仍在前进的路上,仍要求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无论是市场化供给还是非市场化供给,无论是商品房还是保障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未来,在十九大报告指导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将经历深度改革和调整,房地产市场将逐步企稳,并走向更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对建筑用钢需求及钢铁行业形成长期稳定支撑。
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助力钢铁行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产业、金融、文化等多领域的广泛合作发展必然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转型、深化国际合作、优势产业转移等带来全新机遇,也为我国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等产业过剩产能提供广阔空间。
从战略合作重点来看,“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重点构建欧亚区域便利化网络,加快中亚大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陆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干线通道等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和完善,而这毫无疑问将催生巨大的钢铁市场需求。2017年10月,必和必拓发布的“一带一路与大宗商品”研究报告显示,在其搜集的2000多个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中筛选出大约400个核心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高达1.3万亿美元,将催生大量对于建材和设备的需求,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拉动钢铁需求,预计可催生多达1.5亿吨的钢铁需求增量。可以预见,“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对我国钢铁行业在扩大出口规模、产能合作与输出、全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都将提供重大机遇窗口。同时,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将持续保持在高位,并产生大量钢材需求,对我国钢铁行业需求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