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的需求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又称“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指用以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即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疾患,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其制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生物材料行业是建立在生物材料技术基础之上,开发生产生物材料产品,并形成的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包括生物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生物材料具有机械材料所没有的性能,市场需求的增长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伴随着临床应用的成功,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产业已经形成,它是整个医疗器械产业的基础,行业发展速度较快。
目前中国高技术生物材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且价格非常高昂。因此为了加快生物材料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将生物材料技术及相关产品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重点突破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的优化设计和评测等关键技术。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提出,提升生物技术原创性水平、打造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到2020年,生物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超4%,实现生物技术领域整体“并跑”、部分“领跑”。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则明确提出,加速新材料技术应用,针对心脏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临床治疗需求,继续加快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可降解血管支架、人工瓣膜、骨及周围神经等修复材料、人工关节、人工角膜、人工晶体、人工耳蜗等植(介)入医疗器械新产品的创新和产业化。针对器官修复等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推动生物技术与材料技术的融合,加速仿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推进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植(介)入新产品中应用。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对于自身的医疗保健意识也随之上升。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为326元,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为871.8元,2016年分别上升至929元和1631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1.0%和19.1%,高于国民经济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收入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快速上升,反映了我国居民对于医疗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上升,有力于推动生物材料的发展。
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与国外发达国家进程差别大,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增大对医疗的需求,特别是对生物材料的需求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生物医用材料涉及亿万人的健康,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需品。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不仅挽救了数以千万计人的生命,使疾病得以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并显著降低了重大疾病的死亡率。而且对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样具有重要的民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