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的普及也带来了核废料处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市场空间将获得极大拓展
核废料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以及核反应堆用过不再需要且具有放射性的废料。主要分为高、中、低水平放射性三类,其中高放废料占核废料体积比为3%,放射性份额占比却高达95%。
核能的广泛利用必然产生大量核废料。从核燃料的开采,到燃料元件的制造,再到核电厂的运行以及乏燃料的后处理和核设施的退役,都将伴随着核废料的产生。通常所说的核废料包括低放射性核废料、中放射性核废料和高放射性核废料三类。第一种通常是生产过程中被辐射过的一些物品及一些废气废液;第二种通常是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废液废物;第三种包括高放废液和从堆芯中置换下来的乏燃料。乏燃料是经受过辐射照射、使用过的核燃料,因为其利用率仅仅达到了百分之几,具有很高的放射性。
由于核燃料的高度危险性,同时原有处理方式容量有限,如何处理世界新生产的核废料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核废料处理是将核电产业各环节产生的核废料经过减容、分类、整理、固化、包装、吊装、运输、贮存等手段达到与生物圈有效分离的目的,在核电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
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58台,以每年每台核电机组产生60m3固体废物包计算,预计2020年我国每年将产生多达3480m3的固体废物。然而,我国目前仅有中低放核废料处置场3座,分别为西北处置场、北龙处置场以及飞凤山处置场,其规划容量分别20万m3、8万m3以及18万m3。因此,我国中低放处理能力十分紧缺,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建设5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
我国核废料处理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进程相对核电发展而言较为滞后。根据《中国核工业》2015年的报道,我国后处理产业尚未形成工业生产能力,与法、英等世界核大国差距明显,甚至还要落后于印度。同时,目前还存在中间贮存技术路线不确定、MOX燃料的应用研究不够、责权利的划分不明确等诸多问题。
中国目前运行的反应堆数排世界第五,在建反应堆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有439座反应堆正在运行,66座反应堆正在建设。分国家来看,全球运行核反应堆数量最多的4个国家是美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美国运行的核反应堆有99个,中国有30个(含中国实验快堆),位列世界第5。
随着核能发电在世界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核废料的产生将进一步提速。一方面,核站运行过程中会不停产生核废料,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关停核电站的过程中也需要处理大量核废料。因此,核电的普及也带来了核废料处理需求的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很可能激活当地的核电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设备出口与境外直接投资提供便利与支持,涉及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沿线国家较多有明确意愿考虑发展核电。同时,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核电“走出去”战略不仅仅是说出口核电机组,也包括燃料供应、技术支持、核废料处理技术与设备的出口等方面。随着我国核电出口的不断推进,预计相关产业、包括核废料处理的市场空间都将获得极大拓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