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行业规模、增长趋势、驱动因素及痛点分析
核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铀等重元素裂变释放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具有高效、低碳、稳定供电等特点,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基荷能源。产业链涵盖核燃料供应、设备制造、电站建设运营、发电及后处理等环节。
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截至2024年底,全球在运核电机组增至440台,总装机容量达3.99亿千瓦,较2023年小幅提升。2024年全球新增7台核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贡献显著。中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13亿千瓦,规模升至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装机容量3370万千瓦,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
全球趋势:全球核电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深化与安全升级。第四代核电技术如高温气冷堆、快堆等方向取得进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如“玲龙一号”已在海南完成关键测试,未来可应用于内陆及偏远地区。此外,核电与风光储能的互补系统成为研究热点,旨在提升电网灵活性与稳定性。
中国趋势:中国核电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前,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2025年,中国将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沿海核电项目,稳步推进在建核电工程建设,到2025年底在运核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左右。此外,中国核电工程建设投资持续增加,2024年达到1469亿元,创历史新高。
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能源结构转型压力: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增加,各国纷纷提出减少碳排放的目标。核电作为清洁、稳定的基荷电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核电的地位显著提升。
电力需求增长:全球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对稳定电力供应的需求更加迫切。核电凭借其稳定出力的特性,成为弥补风光发电波动性的重要补充。
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第三代核电技术如“华龙一号”的商业化应用,以及小型模块堆(SMR)技术的示范应用,降低了核电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了其经济性和可行性。此外,核燃料循环和乏燃料处理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降低核电的成本和风险。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核电发展的政策支持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AI和数据中心需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的发展,对电力需求急剧增加,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稳定的能源成为重要选择。
国际合作和投资: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投资也为核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主要包括核燃料和核材料的供应。核燃料环节的代表企业有中广核矿业、中核国际,核材料供应商包括中盐化工、方大碳素、东方锆业、沃尔核材等。此外,核电设备的制造也属于上游环节,主要供应商包括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佳电股份、中国一重等。
中游:主要是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核电站建设的代表企业有中国广核、中国核电、大唐发电等。中游环节还包括核电站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下游:涉及发电、维修和后处理市场。发电环节主要通过核电站进行,维修和后处理市场则包括核废料处理等,代表性企业有通裕重工、中广核技、远达环保等。
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核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双寡头竞争的特点,主要企业包括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这两家企业在核电技术研发、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截至2023年底,中国核电行业的在运核电机组共有55座,其中中广核运营27座,占比49%;中核集团运营25座,占比45%,两者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4%。从装机容量来看,中广核运营的核电机组装机容量最大,达到3056万千瓦,占比54%;中核集团紧随其后,装机容量为2375万千瓦,占比42%,两者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6%。
行业当前痛点分析
安全性问题:核能的安全性是核电发展的首要考虑因素。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全球核能发展放缓乃至停滞,部分国家甚至启动退核,关停国内全部核电站。核事故的巨大危害性使得安全性成为核电发展的第一原则。
经济性和市场接受度:尽管核电具有高效、清洁、稳定的优点,但其建设和运营成本高,且公众对其接受度不一,尤其是在发生事故后,可能会影响其市场接受度。
技术和标准化问题:核电技术复杂,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缓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核电标准不一,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互操作性和市场扩展。
环境和监管要求:核电项目需要严格的环境评估和监管,确保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增加了项目的前期准备时间和成本。
产业链不完善:尽管我国已构建起核电上下游全产业链,但在某些环节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影响了整体效率和成本控制。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