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高、品质中低端与高价格是我国棉花产业的最主要问题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而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棉花是中国种植业生产中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其商品率高达95%以上。
棉花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和棉纺织工业的工业原料,产业链涉及棉花加工、流通、纺织、印染、服装、出口等多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产量和单产均居世界首位。
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3229.6千公顷,比2016年减少146.6千公顷,下降4.3%;全国棉花产量548.6万吨,比2016年增加14.2万吨,增长2.7%。
2017年全国棉花每公顷单位面积产量为1698.6公斤。其中,新疆棉花每公顷产量达2079.3公斤,远高于国内其他棉区平均1108.6公斤/公顷,其棉花单产水平提高以及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的提高拉高了全国棉花单产水平。
2017年,我国棉花进口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和巴西,进口量分别为50.6万吨、25.8万吨、11.2万吨、9.3万吨和6.7万吨,分别占我国皮棉进口总量的43.8%、22.3%、9.7%、8.1%和5.8%,高品质皮棉进口趋势十分明显。
破解国产棉生产成本高、品质中低端与高价格是立足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以提质为关键的供给侧改革的长期行为,更有利棉花生产保规模保产能,满足质量的刚性需求。实现品质中高端的关键技术。在对“中高端品质”取得普遍共识,行动共识基础上,把全面提升遗传品质、生产品质、轧花品质、品质检验和提高经济效益变成具体行动,提出提升品质技术、途径和措施:
一是培育高品质与早熟性的骨干种质资源,选育高产早熟综合性状优良品种和适合机采棉新品种;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水平。急需研究解答杂交种F2或F3能否利用的科学问题。
二是研究和应用提质增效技术,提升中高端棉的产出率。
三是提升棉花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突破机采棉难点技术和关键装备。
主要措施
一是科学合理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坚持棉区“三足鼎立”的合理布局,西北内陆棉区植棉规模不宜超过全国的50%,黄河流域棉区保持30%和长江中游棉区保持20%的合理布局。
二是采取综合措施推进品种的科学化、区域化布局,提升纤维洁净度和品质一致性。
三是提高种子生产能力,提升种子检测能力,加强种子监管和执法能力。
四是促进棉花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五是支持培育优质原棉的产地品牌,提升品牌的带动效应。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