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却是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蓝海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国6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从国家层面看,村镇银行是金融体系的补充,从县域经济看,村镇银行一定是支持地方经济的生力军。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金融,必须持续推进村镇银行的制度创新。
2016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65%位于中西部县域贫困地区,资产规模达1.24万亿元,贷款规模7021亿元,户均贷款41万元,不良贷款率1.8%。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有效填补了农村地区金融空白,增加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四川成立,至今已过十载。然而,近年来,村镇银行在自身发展中却面临着业绩分化严重、资产质量下行、违规经营频发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也正在给村镇银行带来不小的挑战,未来村镇银行该如何突出重围?
要坚守“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坚守“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既是村镇银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更是村镇银行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加快推进,县域和农村经济将实现大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将是一片新蓝海。
要坚持科技引领发展战略。信息科技的进步为农村金融和小微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通信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进步,使得村镇银行能够突破传统物理网点和渠道的限制,以低成本的电子渠道去覆盖更广泛的乡村,从而打造农村金融生态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村镇银行不足点
基础性战略投资不足。近几年,政府支农投人中,每年用于粮、棉、油、糖等等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在500~700亿元之间,占政府农业支持总量的30%以上。
法律体制不健全。由于我国整个财政法律体系和内容还不完善,造成财政支农投资法律依据支离破碎,无法可依。
未来互联网金融或将给村镇银行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伴随国内对普惠金融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加码布局农村金融。
发展村镇银行是我国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创新,经过十年的发展实践,整个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应。但是也要看到,在县域和农村市场特殊的经营环境下,村镇银行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