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持,加快云计算技术研发的产业化,市场空间巨大
云计算作为基于互联网,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信息资源的信息计算模式,体现了信息技术融合化、网络化、服务化发展的趋势。
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说,我国已将云计算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给予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加快云计算技术研发的产业化,组织开展云计算应用试点示范,着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
“十二五”时期,工信部将以加快云计算服务产业化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以及创新服务模式为目标,着力推进云计算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形成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和重大产品产业化的能力,加强云计算技术服务标准和安全管理规范体系建设,统筹规范云计算服务中心的发展,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随着我国云计算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数据处理作为云计算产业的重要一环,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达1.8ZB,不仅现有数据量的规模几近于人类已知的物理宇宙中的星辰数量,而且全球信息总量每过两年,便会增长1倍。这意味着,云计算带来的海量数据将数据处理这个机遇摆在了市场面前。
为加速推进云计算创新发展,促进云计算与实体经济融合,为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具体应从四方面推进云计算开源产业发展
一是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贯彻落实《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各部门、各地区间的统筹协作,充分发挥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云计算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规范云计算服务市场,逐步构建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二是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开源社区的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完善支撑配套服务,推动云计算厂商和行业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推动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深化普及云计算应用,促进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四是打造云计算环境下安全保障体系。准确把握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结合云计算的特点制定完善相关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增强安全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不断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云计算环境下信息的安全。
早在9月1日召开的“2018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峰会暨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工程启动大会”上,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百万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倡议发布,苏宁科技、阿里云等16家平台企业,围绕“推动各行业工业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等方面发起联合倡议,力争到2020年实现“上云上平台”企业百万家,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测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规模。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30.8%的国内企业采用了云服务,其中19.8%的企业选择公有云;而在美国,80%的企业已使用云计算,我国企业上云还处于初步阶段,市场潜力大。《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建议关注云计算相关标的用友网络(600588.SZ)、浪潮信息(000977.SZ)、广联达(002410.SZ)和中科曙光(603019.SH)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