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基础设施潜在需求巨大,卫星产业链各环节均将迎来扩容机遇
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年均增长率保持10%以上。按照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在经济转型和信息经济的推动下,空间基础设施潜在需求巨大,卫星产业链各环节均将迎来扩容机遇。
风云卫星已在气象、环境、海洋、农业、水利、航天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益。目前风云卫星分为四种型号、两种类别。风云一号和风云三号属于同一类,都是极轨卫星,三号是一号的升级替代,目前已经全部替换完成;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是同一类,属于静止轨道卫星,后者也是前者的升级替代,目前正开始替换。
近几年,我国发布了包括《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在内的多项卫星应用领域相关的规划,国家层面的持续推进不断促进了我国卫星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军改阶段性结束助力北斗军用市场回暖。2018年是北斗三代密集组网期,到2020年前后,我国共计划发射35颗卫星,向全球所有北斗导航终端提供服务。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贡献率达到60%。
进入2018年,随着北斗开启全球组网,芯片成本下降、定位精度快速提升以及政策扶持等因素驱动下,看好北斗产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军费持续增长为军工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同时随着军改阶段性改革任务完成,后续军改红利有望逐步显现。在行业和民用市场,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北斗的定位精度持续提升,高精度服务将广泛应用于精准农业、测量测绘、防灾监测、智慧交通等领域。据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高精度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215亿元,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9%,北斗民用高精度应用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同时,卫星移动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线路限制以及高质量电路语音等优势,主要应用于户外勘探、海洋渔业、应急通信等诸多方面。2016年,我国第一颗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发射多颗天通一号卫星,进一步提升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容量和覆盖区域。根据新华网数据,未来十年我国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终端用户将超300万,参考终端单价8000-10000元测算,预计市场规模超200亿元。随着天通一号商用条件的成熟,运营商电信卫通有望迎来正式放号,所以看好国内卫星通信行业后续的发展空间,可以关注卫星通信产业链中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公司。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继美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也是继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中国风云卫星逐步完成了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形成了高、低轨稳定运行的立体业务格局,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的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