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分析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高新技术区而生,从9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共批准成立了16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园区67个,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
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基于对全球生物医药重点集聚区发展优势研究及成功经验借鉴,发现作为人才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形成区域集群发展的基因。同时,政府的指导和规划以及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一)顶层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园区布局分散,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从国家层面上看,缺乏统筹的空间布局规划,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量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缺乏园区特色。从地方层面上看,由于缺乏全省、全市或者全县层面的空间布局,园区数量众多、分散且规模较小,园区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缺乏明确的区分,在招商以及引进人才方面,出现区域内部以及与周边区域低水平甚至恶性竞争的问题。
(二)园区产业准入、退出与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在产业准入层面,缺乏明确的产业审核机制,一方面会出现园区招商方向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相符的问题,此外,在中西部地区某些不发达区域,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时,产业准入门槛低,容易产生承接环保要求不达标的产业的问题。
(三)园区创新要素联系不紧密,影响园区创新网络绩效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园区创新能力不强,园区内部医药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交流,创新要素联系不够,影响创新网络在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率等层面的绩效水平。
此外,企业存在科研投入不够、对创新认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并且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健全,也进一步影响企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原始创新能力。
(四)产城分离,出现“只有产业没有城市”的发展窘境
园区在规划之初,并未关注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大都着眼于“工业区建设”,出现“只有产业没有城市”的发展窘境,城市化功能的生活性公共设施建设和社区的配套服务力度不足,对产业区的支撑性不足,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未来发展建议
(一)统筹规划,重点扶持几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等特点,集聚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因此,要重点扶持几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立足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基础,重点在新药创制、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扶持若3-5个顶尖产业集群,瞄准世界前沿技术趋势,差异化布局各产业集群产业定位,同时给予各类政策和资源倾斜,快速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二)完善产业准入退出标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加强产业管控与审核,明确产业审核流程,加强产业审核,杜绝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入园。同时构建招商“黑名单”,将具有失信记录的企业纳入“黑名单”,防止引入园区。
另一方面,明确企业退出机制,在国家政策基础上,设立刚性出孵年限;针对达到出孵期限不够毕业标准的企业,通过设立加速器,承接转移。此外,动态化监测园区企业外迁扩张需求,将具有迁址意向的企业纳入预警体系。
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以园区定位为导向,构建考核指标体系,例如以产业原始创新为定位的产业园区,要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作为考核导向,加大对园区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情况、园区企业研发活动情况、园区高层次人才数量等指标的考核力度。
(三)打造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与网络化、协同化发展
构建数字化专业创新服务系统,打造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通过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实现区域生物医药创新要素和创新实力的摸底,同时能掌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的最新分布,实现创新要素的全球链接,精准掌握全球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和创新资本等资源。基于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以产业创新要素的数字化为抓手,推动产业创新服务资源的集聚,由政府发起构建市场化运作、服务于双边市场模式的第三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创新服务的精准匹配。
(四)加强产城融合,打造国际生态宜居环境
借鉴美国硅谷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首先在园区硬件环境上,园区内建有高档的住宅、豪华的酒店、大型购物中心、超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等,这是科学园内部产城融合的基础,也是科学园演变为科学城的前提。其次在园区软件环境上,园区内不仅引进了一流的医疗、保健、教育、休闲娱乐等资源,还着重培养科学园特有的社会人文气息,通过举办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以增强人才对本地的认同感。因为在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才的竞争,更取决于对全球优秀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打造人才高地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着重解决园区“宜业不宜居”、“产业网络发达而社群发育不足”等问题,推动产业建设与城市功能建设,坚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并重,结合城市国际化要求,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以高端产业区域现代社区的有机结合而打造生活实验室(LivingLab),建设生命科学、健康生活示范城,从而推动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