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玉米蛋白可用于提高锂硫电池性能
一项新研究显示,玉米蛋白可用于提高锂硫电池性能,这一发现有望推动高能量、重量轻的锂硫电池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锂硫电池被视为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方案,理论上可以存储更多能量,应用于汽车或飞机时可大幅减小电池体积和重量。此外,锂硫电池的阴极材料是丰富、廉价且无毒的硫元素,相较于含有毒重金属(如钴或镍)的金属氧化物阴极,更具环保优势。
然而,锂硫电池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穿梭效应”,即电池中的硫会渗透至液态电解质并迁移至锂端,导致电池迅速失效;二是锂电极上会生长出金属锂枝晶,可能引发短路。这使其商业化应用受限。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在《电源杂志》期刊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将玉米蛋白与常用塑料材料结合制成一种保护性隔膜,显著提升了纽扣型锂硫电池的性能。
研究人员称,玉米蛋白是非常理想的电池材料,因为它具有储量丰富、可持续等优点。玉米蛋白由氨基酸构成,这些氨基酸与电池材料发生反应,改善了锂离子的迁移能力,并抑制了穿梭效应。由于蛋白质天然结构是折叠的,通过加入少量柔性塑料使其展开,从而增强其性能。研究发现,这种电池在500个充放电周期后仍能保持电量,性能明显优于没有使用玉米蛋白隔膜的电池。
研究人员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电池的运行效果。目前他们正进一步研究该过程的作用机理,探究哪些氨基酸起到关键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蛋白质结构。研究团队希望与产业界合作,开展更大规模的实验性电池研究,推动该工艺的产业化。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