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行业市场需求及行业政策分析
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紧张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在中国,国家先后出台120余项扶持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为再制造行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度提高,再制造产品因其低碳、节能、环保的特性而备受青睐。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废旧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废旧产品为再制造行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特别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的废旧产品,成为再制造行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驱动因素
市场需求驱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再制造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汽车、工程机械、冶金设备等领域,再制造产品因其成本低、性能优的特点,受到了广泛欢迎。例如,欧美国家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快速发展,年产值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汽车零部件占比达40%以上。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再制造行业的发展。例如,中国出台了《关于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管理办法》等政策,为再制造行业的生产经营、产品质量、市场监管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再制造技术不断进步,使得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新品。例如,再制造过程中采用无损检测、表面工程和熔覆成形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再制造产品的整体性能。
环保要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再制造行业作为一种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显著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再制造产品可以节省成本70%以上,节约能耗,减少固体废物产生,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产业升级
再制造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再制造,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对新品的依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行业政策分析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文办设备等再制造水平,推动盾构机、航空发动机、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
《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支持试点地区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并将适用范围确定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因地制宜优化报废车回收拆解产业布局,把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范围,鼓励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提高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水平,并向下游钢材、有色金属、零部件再制造等产业链延伸拓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再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基地。据统计,2023年我国再制造行业规模已增长至3.28万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再制造产业在多个领域都有显著发展,如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成为市场热点。此外,再制造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能够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并且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未来几年,再制造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