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造船业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深度分析
一、国际市场份额继续领先
2023年,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稳固。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8.2%、56.8%和50.3%。整体来看,2019-2023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所占全球份额均呈上涨趋势。我国骨干船企保持较强国际竞争力,分别有7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前10强。
二、三大造船指标一升两降
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0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1%。新接订单量41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4%。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1078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2019-2023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呈波动状态,但都位于较高水平。造船完工量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出现下滑,2021年开始回升,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新接订单量受到国际航运市场需求的影响,2020年出现大幅增长,2021年开始回落,2023年继续下降。手持订单量受到新接订单量和造船完工量的影响,2020年开始上升,2023年保持稳定。
三、供给侧,船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上升
2019-2023年,我国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工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2023年1~11月,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58.2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526.3亿元,同比增长9.3%;船舶配套产值348.5亿元,同比增长8.5%;船舶修理产值196.8亿元,同比增长8.7%³。注:1)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工业总产值统计口径不同,仅在除12月以外的其他月份每月公布,故每年最多统计1-11月情况;2)每年重点监测船舶企业数量略有不同,2019-2023年重点监测企业数量分别为80、80、80、75、75和75家,故同比增速会根据企业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四、需求侧,船舶企业效益同比增长
2019-2023年,中国重点监测企业销售的收入呈上升趋势,但均维持在较高水平。2023年,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销售收入3035.6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81.7亿元,同比增长8.4%。注:1)重点监测船舶企业销售收入统计口径不同,仅在除12月以外的其他月份每月公布,故每年最多统计1-11月情况;2)每年重点监测船舶企业数量略有不同,2019-2023年重点监测企业数量分别为80、80、80、75、75和75家,故同比增速会根据企业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五、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江苏船舶制造行业发展最强劲
从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前十的企业分布来看,江苏和上海各有3家,辽宁有2家,广东和山东各有一家。从造船完工量来看,根据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披露的信息,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Top5省市,依次为江苏省、上海市、辽宁省、浙江省和山东省,Top5省市造船完工量占全国份额的92.3%。其中,江苏省造船完工量位列第一,2023年江苏省造船完工量占全国份额的47.8%。从产业园区来看,2023年,我国船舶行业共有21个产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建设主要集中江苏,21个产业园区有11个在江苏。其次是辽宁和湖南,分别有3个和2个。北京、湖北、安徽、河北、重庆、广东各有1个。
2、企业竞争: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集中度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头部企业
中国造船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中,头部企业为特大型央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14日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04家,资产总额8900亿元,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2023年中国手持订单量排名前10的船厂中,沪东中华造船、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南沙船厂、大连船舶重工及北海造船都是其下属造船企业。
六、行业发展趋势
1、绿色化:推动船舶节能减排,提升船舶环保性能
随着全球对船舶排放的管控趋严,船舶节能减排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船舶制造业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船舶绿色动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船舶环保性能。2023年,我国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的比例达到了20.6%,同比增长了3.5个百分点。其中,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液化石油气(LPG)动力船舶、甲醇动力船舶、电池动力船舶、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等新型绿色动力船舶的订单量均有所增加。此外,我国船舶制造业还加强了船舶节能设计、船舶节能装备、船舶节能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提高了船舶的综合能效水平。
2、智能化:推动船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船舶制造业积极探索船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提升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和经济性。2023年,我国新接订单中智能船舶的比例达到了18.2%,同比增长了2.7个百分点。其中,自动驾驶船舶、智能船桥、智能船舱、智能船机、智能船舶管理系统等新型智能船舶的订单量均有所增加。此外,我国船舶制造业还加强了船舶智能设计、船舶智能制造、船舶智能运维等方面的创新,提高了船舶的制造质量和运营效率。
3、高端化:推动船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发展
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复苏和结构调整,船舶高端化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船舶制造业积极开拓高端船舶市场,提升船舶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我国新接订单中高端船舶的比例达到了15.8%,同比增长了2.1个百分点。其中,超大型油轮、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散货船、超大型邮轮、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等新型高端船舶的订单量均有所增加。此外,我国船舶制造业还加强了船舶高端设计、船舶高端装备、船舶高端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提高了船舶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1、国际贸易摩擦:影响船舶出口和市场开拓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我国船舶出口和市场开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国家对我国船舶出口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增加了我国船舶出口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对我国船舶企业实施制裁和限制,如禁止或限制我国船舶企业参与其国内的船舶项目、船舶采购、船舶融资等,影响了我国船舶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
2、国内环境变化:影响船舶生产和运营
近年来,国内环境变化也对我国船舶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船舶需求减弱,导致船舶市场过剩和价格下跌,影响了船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国内环境治理加强,船舶排放标准提高,导致船舶改造升级的成本和难度增加,影响了船舶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营效果。
八、行业发展建议
1、加强国际合作:拓展船舶出口和市场
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船舶制造业应加强国际合作,拓展船舶出口和市场。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船舶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维护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合法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国际船舶市场的公平、开放、透明。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船舶项目的合作和投资,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船舶质量和效益
为了应对国内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船舶制造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船舶质量和效益。一方面,要加大船舶研发投入,加强船舶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提高船舶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增强船舶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船舶改造升级,加强船舶的节能减排和智能化,提高船舶的环保性能和运营效率,降低船舶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
3、加强产业协同:提升船舶产业链和价值链
为了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我国船舶制造业应加强产业协同,提升船舶产业链和价值链。一方面,要加强船舶制造业与船舶配套、船舶修理、船舶运输、船舶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船舶产业生态,提高船舶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船舶制造业与海洋工程、海洋开发、海洋旅游、海洋环保等相关领域的协同创新,形成多元的船舶价值链,提高船舶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九、结语
总之,2023年,我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领先地位,但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我国船舶制造业应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加强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提升船舶质量和效益,推动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的发展,为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