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快消品行业研究报告
产业趋势 2023-10-26 06:44:47 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
快消品,即快速消费品,是指生产周期短、销售周期短、价格低、利润率低、消费频率高的商品,主要包括食品饮料、日化用品、化妆品、服装鞋帽等。快消品行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行业。本报告旨在分析2023年中国快消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为快消品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5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食品饮料类增长9.2%,日用品类增长10.1%。受疫情影响,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规模为约7.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9%,同比增长9.4%。其中,食品饮料类市场规模为约4.1万亿元,占比52.6%,同比增长9.7%;日化用品类市场规模为约1.8万亿元,占比23%,同比增长10.3%;化妆品类市场规模为约0.7万亿元,占比8.9%,同比增长12.1%;服装鞋帽类市场规模为约1.2万亿元,占比15.4%,同比增长7.6%。
从渠道来看,2022年中国快消品线上渠道市场规模为约2.5万亿元,占比32%,同比增长16.8%;线下渠道市场规模为约5.3万亿元,占比68%,同比增长6.3%。线上渠道的增速明显高于线下渠道,主要受到电商平台的创新驱动和消费者的便利需求推动。线下渠道则呈现出多元化和细分化的特征,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态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和人群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体验。
从地域来看,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呈现出东部地区高端化、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的格局。东部地区市场规模为约4.4万亿元,占比56.4%,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市场规模为约1.6万亿元,占比20.5%,同比增长10.5%;西部地区市场规模为约1.3万亿元,占比16.7%,同比增长11.2%;东北地区市场规模为约0.5万亿元,占比6.4%,同比增长7%。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消费水平高,是快消品市场的主力军,但也面临着饱和度高、竞争激烈、成本上升等挑战。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收入水平提高、政策扶持等因素,成为快消品市场的新增长点,但也存在着基础薄弱、渠道不畅、品牌缺乏等问题。
二、市场规模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的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快消品市场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受益于人口红利、消费升级、渠道创新、产品多样化等因素的驱动。预计到2027年,中国快消品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1.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9%。其中,食品饮料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日化用品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4%;化妆品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2%;服装鞋帽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
从渠道来看,预计到2027年,中国快消品线上渠道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1万亿元,占比42.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3%;线下渠道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8万亿元,占比57.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线上渠道的增速仍将高于线下渠道,主要受到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及社区团购、折扣电商、兴趣电商等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和壮大。线下渠道则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和业态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从地域来看,预计到2027年,中国快消品市场仍将呈现出东部地区高端化、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的格局。东部地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6万亿元,占比55.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中部地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5万亿元,占比2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万亿元,占比16.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0.8万亿元,占比6.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东部地区仍将是快消品市场的主要消费区域,但也需要不断适应消费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提供更高品质和更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中西部地区则将是快消品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但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渠道拓展,培育本土品牌和文化。
三、竞争格局
中国快消品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复杂,涉及多个领域和层次的参与者。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上游主要包括原料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中游主要包括产品生产商、品牌运营商和渠道分销商;下游主要包括零售终端商、电商平台商和消费者。从市场细分领域来看,快消品市场可以分为食品饮料、日化用品、化妆品、服装鞋帽等多个子领域,每个子领域都有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特点。
从企业类型来看,中国快消品行业的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国际巨头:这类企业主要是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渠道拓展能力和资金实力,占据了快消品市场的高端和主流位置。代表企业有可口可乐、百事、雀巢、联合利华、宝洁、欧莱雅、阿迪达斯、耐克等。
- 国内领军者:这类企业主要是来自中国的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本土化适应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占据了快消品市场的中端和低端位置,也在不断向高端进军。代表企业有娃哈哈、康师傅、蒙牛、伊利、立白、白猫、完美日记、安踏等。
- 新兴创新者:这类企业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用户洞察能力、社交营销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和人群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体验,形成了自己的忠实用户群和口碑效应。代表企业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小米生态链、网易严选、洋码头、小红书等。
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宝洁(7.8%)、联合利华(6.2%)、雀巢(4.6%)、可口可乐(4.3%)、百事(3.9%)、欧莱雅(3.7%)、娃哈哈(3.5%)、康师傅(3.2%)、蒙牛(2.9%)和伊利(2.8%)。这些企业主要涵盖了食品饮料、日化用品和化妆品三大类别,其中国际巨头占据了六席,国内领军者占据了四席,新兴创新者暂未进入前十名。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一、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5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食品饮料类增长9.2%,日用品类增长10.1%。受疫情影响,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规模为约7.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9%,同比增长9.4%。其中,食品饮料类市场规模为约4.1万亿元,占比52.6%,同比增长9.7%;日化用品类市场规模为约1.8万亿元,占比23%,同比增长10.3%;化妆品类市场规模为约0.7万亿元,占比8.9%,同比增长12.1%;服装鞋帽类市场规模为约1.2万亿元,占比15.4%,同比增长7.6%。
从渠道来看,2022年中国快消品线上渠道市场规模为约2.5万亿元,占比32%,同比增长16.8%;线下渠道市场规模为约5.3万亿元,占比68%,同比增长6.3%。线上渠道的增速明显高于线下渠道,主要受到电商平台的创新驱动和消费者的便利需求推动。线下渠道则呈现出多元化和细分化的特征,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态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和人群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体验。
从地域来看,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呈现出东部地区高端化、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的格局。东部地区市场规模为约4.4万亿元,占比56.4%,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市场规模为约1.6万亿元,占比20.5%,同比增长10.5%;西部地区市场规模为约1.3万亿元,占比16.7%,同比增长11.2%;东北地区市场规模为约0.5万亿元,占比6.4%,同比增长7%。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消费水平高,是快消品市场的主力军,但也面临着饱和度高、竞争激烈、成本上升等挑战。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收入水平提高、政策扶持等因素,成为快消品市场的新增长点,但也存在着基础薄弱、渠道不畅、品牌缺乏等问题。
二、市场规模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的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快消品市场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受益于人口红利、消费升级、渠道创新、产品多样化等因素的驱动。预计到2027年,中国快消品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1.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9%。其中,食品饮料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日化用品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4%;化妆品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2%;服装鞋帽类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
从渠道来看,预计到2027年,中国快消品线上渠道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1万亿元,占比42.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3%;线下渠道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8万亿元,占比57.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线上渠道的增速仍将高于线下渠道,主要受到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及社区团购、折扣电商、兴趣电商等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和壮大。线下渠道则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和业态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从地域来看,预计到2027年,中国快消品市场仍将呈现出东部地区高端化、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的格局。东部地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6万亿元,占比55.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中部地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5万亿元,占比2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万亿元,占比16.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0.8万亿元,占比6.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东部地区仍将是快消品市场的主要消费区域,但也需要不断适应消费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提供更高品质和更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中西部地区则将是快消品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但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渠道拓展,培育本土品牌和文化。
三、竞争格局
中国快消品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复杂,涉及多个领域和层次的参与者。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上游主要包括原料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中游主要包括产品生产商、品牌运营商和渠道分销商;下游主要包括零售终端商、电商平台商和消费者。从市场细分领域来看,快消品市场可以分为食品饮料、日化用品、化妆品、服装鞋帽等多个子领域,每个子领域都有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特点。
从企业类型来看,中国快消品行业的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国际巨头:这类企业主要是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渠道拓展能力和资金实力,占据了快消品市场的高端和主流位置。代表企业有可口可乐、百事、雀巢、联合利华、宝洁、欧莱雅、阿迪达斯、耐克等。
- 国内领军者:这类企业主要是来自中国的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本土化适应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占据了快消品市场的中端和低端位置,也在不断向高端进军。代表企业有娃哈哈、康师傅、蒙牛、伊利、立白、白猫、完美日记、安踏等。
- 新兴创新者:这类企业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用户洞察能力、社交营销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和人群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体验,形成了自己的忠实用户群和口碑效应。代表企业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小米生态链、网易严选、洋码头、小红书等。
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宝洁(7.8%)、联合利华(6.2%)、雀巢(4.6%)、可口可乐(4.3%)、百事(3.9%)、欧莱雅(3.7%)、娃哈哈(3.5%)、康师傅(3.2%)、蒙牛(2.9%)和伊利(2.8%)。这些企业主要涵盖了食品饮料、日化用品和化妆品三大类别,其中国际巨头占据了六席,国内领军者占据了四席,新兴创新者暂未进入前十名。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