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南泥湾项目”鸿蒙正内部紧急招人中
8月4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华为心声社区看到,华为“南泥湾项目”、“鸿蒙”正内部紧急招人中,其“急招开发和测试,预计招聘人数充足、审批快”的“挖人”信息广泛发布于华为心声社区各帖内。
值得一提的是,南泥湾精神早在几年前,已内化于华为。另外,心声社区曝光的一份去年3月底任正非在华为消费者业务誓师大会上的一篇讲话稿透露,华为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2023年将超过万亿元,2019年其收入不足5000亿元,同时曝光的还有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5-10年规划等。
华为启动“南泥湾项目”
8月4日上午,有消息称,为应对美国对华为的技术打压,华为如期启动了“备胎”计划。这项计划包括了意在规避应用美国技术制造终端产品的“南泥湾”项目。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即抗日战争时期,军队在南泥湾开展的大规模生产活动,目的在于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坚持持久抗战。
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话语称,华为用“南泥湾”命名的这个项目,意思是“在困境期间,希望实现自给自足”。在这个过程中,笔电(笔记本电脑)、智慧屏和IoT家居智能产品此类“完全不受美国影响的产品,就被纳入‘南泥湾’项目。”
对此,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8月4日迅速致电华为寻求求证,但截至记者发稿,华为方面仍未回应。
有意思的是,证券时报·e公司在华为心声社区看到,“南泥湾”这个词对华为人而言,早已不陌生,心声社区内键入“南泥湾”,多条相关信息映入眼帘。
其中第一条便是学习南泥湾精神的帖子。主题为,学习“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打造“好江南”,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该帖发布时间为2020年5月19日。
另外,鉴于华为近期鸿蒙方面近期可能有大动作,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梳理了相关概念股。
据悉,目前A股已有部分公司表态与华为鸿蒙系统存在业务关系。它们分别是:
先进数通:公司与华为在鸿蒙系统领域的合作处于初期探讨阶段。
蓝盾股份:公司将进行产品升级,全力适配鸿蒙系统及其他国产操作系统,共同参与自主可控建设新生态。
北信源:与华为旗下的子公司鼎桥通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安全移动应用生态的建设与发展。公司主要产品与鸿蒙等系统将进行适配。
易联众:公司有参与华为鸿蒙生态建设,部分创新产品正结合其国产自主可控生态体系在研发调试。
延华智能:公司现有的部分软件产品适配鸿蒙系统。未来根据市场需要,公司会继续关注自身研发产品与鸿蒙系统的适配问题。
华创证券认为,鸿蒙是华为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可以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等设备打通,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兼容全部安卓应用和所有Web应用。随着华为鸿蒙整体战略发布和鸿蒙系统的成熟,有望打破国外巨头所垄断,为中国提供自己的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
任正非:消费者业务研发投入要持续加大
除上述信息外,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还在华为心声社区发现了一份名为“战场是最好的阅兵场——任总在消费者BG“军团作战”誓师大会上的讲话”的文件,该文件发表于2019年3月29日,即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之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列入实体清单前,华为内部已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且定位公司正处于战略结构调整期,同时将华为消费者业务放在最前沿位置,表态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彼时,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大会上表示,“首先非常感谢消费者BG(CBG)这些年的努力,你们也给公司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年公司的改革重点,一是运营商BG(CNBG),二是消费者BG”。2019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已占据华为总营收半壁江山,为华为最大业务收入来源。
任正非说,华为消费者业务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巩固公司在世界的地位。第一,华为消费者业务要持续研发投入,第二要战略聚焦,建立好消费者业务的根基:用户习惯。另外,消费者业务要有战略地位。
“公司正处于战略结构调整时期,CBG(消费者业务)要帮助有些业务部门疏导富余人员,团结一切优秀力量,组成‘四组一队’快速推进。”任正非同时表示。
余承东则在这次会议上勾勒了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第一,未来5-10年,我们的长期战略是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第二,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华为高端品牌守住南坡,荣耀也要守住北坡,这个任务必须完成。第三,在当前外部形势下,我们做事一定要作风严谨,合规守法。第四,我们一定要加强创新的能力,构筑持续发展的长期竞争力。第五,华为要打造能领先对手、甩别人几条街的优势,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同时要构筑我们的长板。”
根据这份文件,华为消费者业务2023年要达到15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折合人民币上万亿元的销售收入。据华为年报,2019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为4673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