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全球呼吸机订单背后存在的风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海外医疗物资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呼吸机正在成为各国抢购的主要目标,这与目前只有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具备了外销能力密不可分。长期以来,诸如口罩等中低端医疗产品我国产能居世界首位,而呼吸机等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此次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取得的成绩,为中国制造的医疗物资出口赢得了机遇,但在巨大的市场面前我们应该保持平常心。
要警惕蜂拥而至订单背后存在的风险
标准不一和国际贸易经验缺失的商业风险。首先,对于中国生产商来说,CE认证资质(欧盟强制产品认证)和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批准是进入欧美市场的敲门砖。目前,由于中外对于医用产品的标准不一,在外方订货紧急的情况下,一些中国厂家为了赶订单临时转产,并且未与买方进行有效沟通,出现产品规格和质量不符合对方要求的现象,无疑增加了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相关医用物资生产企业的市场风险。二是由于缺乏国际贸易经验,对国际贸易流程不熟悉易造成损失。由于时下受疫情影响国际经济形势不好,一般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履约、汇率、保险、运输、结算和政府政策等传统风险加大,再加上部分利欲熏心的不法商人,内外勾结从中行骗牟利,特别是抓住口罩等已形成产能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利用他们对出口国家法律法规不熟悉,或者节约成本等心理,签发出一些无效的认证,导致企业在后续出口过程中需要承担极大的法律风险。此外,我国的法律对于捐赠行为的法律后果规定相对宽松,但西方国家法律体系复杂,捐赠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依然可能负法律责任。
远离市场带来售后和服务不到位的信誉风险。与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不同,呼吸机等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仅完成了第一步,安装、培训、售后服务等是实现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而且,呼吸机并非普通产品,在各个国家都属于管制类,我国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在欧洲属于三类。呼吸机出口看似是一次巨大的机会,但这种出口业务与传统的大宗贸易有区别,存在出口风险。此前捷克和菲律宾都曾称中方检测试剂盒错误率高,后查实为医务人员使用方法不当所致。检测试剂盒尚且如此,对于像呼吸机这样更为复杂,对医护人员使用能力要求非常高的设备,若因安装或操作失误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更大。此外,在疫情发生前中国只有少数呼吸机生产企业有出口经验,真正有出口运营能力的中国呼吸机制造企业并不多。
效率和成本掩盖不了的技术风险。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中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对于高端产品出口作用有限。目前,我国医疗产品出口依旧以中低端为主,在高端医疗设备方面受疫情影响,核心部件进口不畅及物料供应短缺,成为我国产量短期内无法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呼吸机制造企业部分零部件可自主供给,但涡轮压缩机、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仍主要靠从瑞士micronel、美国霍尼韦尔、日本SMC等公司进口,据估计约占关键零部件的30%~40%。此外,其他医疗产品也是不同程度存在核心技术难题,还有的国产零部件,其性能、一致性、可靠性和寿命等也很难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稳扎稳打才能真正抓住中国制造的机遇
标准和贸易积极与国际体系有效对接。最近,一些欧美国家开始认可KN95等中国口罩的标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物资走向世界,我们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知识储备。企业需深入了解中外医用物资的不同标准、性能要求、技术规范和法规,以及欧美防护用品准入要求和认证流程等,以降低市场风险。二是加快产品标准与国际出口标准接轨。开展标准对比及关键缺项完善,修订过时和落后的产品标准,对目前尚缺的标准及时补充,为医用物资标准制订开通“绿色出口通道”。三是在把好我国出口关时,也按照国际惯例要求进口国家和地区对进入本国市场的医疗物资进行质量把控。建立我国医疗物资合格供应商和合格产品名录,并及时更新与发布,推荐给各国采购中使用。
用服务推进市场建设。一是可借助中国向世界提供国际救援医疗队伍的良好契机。通过援外医疗人员加强对当地医护人员培训,指导医生规范使用医疗产品、熟练操作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二是加快建立境外技术服务网络。利用现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的国外服务窗口,开展线下的直接服务,用快速有效的服务稳定市场。三是建立线上服务网络。提供不同语言版本的产品使用视频,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和检测诊断、远程维护与升级、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业态,鼓励医疗器械、制药设备企业开展产品延伸服务,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一是鼓励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展本土化材料、设备和零配件的进口替代,建立上下游互助机制,联手破解呼吸机等设备的短期产能瓶颈。二是加大技术研发。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关键材料等“卡脖子”环节,大力推进创新性技术研究。加大对呼吸机等重点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资助,加快填补国产化。三是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并举,“以我为主”掌控核心技术。
加强出口管控避免授人以柄。近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明确要求出口的相关医疗物资必须取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资质,符合进口国(地区)质量标准要求。这一规定的出台,彰显了我国政府应对国际抗疫需要,又维护中国制造声誉的信心。建议要多方配合医疗物资出口管理。除海关和药监部门外,要从生产环节重点支持符合要求的企业,从资金、税收、配套等各方面给予倾斜。其次,以受援国为突破口打开市场。通过直接指导提高医疗设备认可度,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邀请媒体现场观摩、采访等不同形式,用事实树立中国制造形象。另外,分类指导医疗物资出口。鼓励成熟的国产医疗产品扩大出口,如口罩、防护服等;支持优质的国产设备增加出口,如重点企业的呼吸机、检测试剂盒等;防止无资质产品出口,避免破坏我国医疗物资扩大市场占有率良机。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