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截至2016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从2013年的9.7%上升至10.8%,我国目前面临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至204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美国。同时,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从2013年的13.10%增加至2016年的14.96%,2016年老年抚养比较2015年增长0.63个百分点,平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抚养近15位老人,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对即将进入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同时又正值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必然要求尽快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完成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转移的过程,将养老保险推向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轨迹。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表现如下:
1、覆盖面小。与养老保险在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历程相类似,中国的养老保险也呈现先城镇后农村、先城镇正式单位职工(职业人群)后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的推进趋势。目前,养老保险主要是在城镇,覆盖2亿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广大农民没有被纳入养老保险。即使在城镇,一部分困难集体企业和多数非公经济、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仍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尚待改革。城乡无收入老年居民老年保障缺乏制度安排。
2、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尽管中国明确了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但由于未支付改革成本,导致统筹基金挪用个人账户,职工个人的缴费没有实际积累下来,不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
3、统筹层次低。由于养老保险改革从县级统筹起步,加之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统筹层次长期以县(市)为主,各地费率高低不一,基金难以调剂。目前,全国各省市已经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省级统筹,但从长远发展方向上看,应向全国统筹迈进。
4、不同类型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不同,且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享受养老待遇差距大。
5、退休年龄偏低,且男女性别在退休年龄上差距太大。
目前养老保障仍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规模较小。随着 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依靠国家养老的难度越来越大。2009年以来,基本养老 金的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趋势逐渐凸显,其中2016年的增幅逆差为3.8%。我国养 老金统筹账户当期缺口较大,个人账户累积空账较多,导致基本养老保险依赖财政补贴,“收不抵支”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企业年金覆盖面较小,增长缓慢。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16年参保企业数7.63万(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参保职工数仅2325万,分别同比增长1.06%和0.39%,增幅均处于近十年来最低值。因此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发展 第三支柱增强国民自我养老保障能力,缓解未来政府财政压力,同时减轻公共养老金负担,为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营造空间,实现养老三支柱的相对均衡。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起步晚,参与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空间巨大。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与度较低, 保监会统计显示,中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份,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份以上的水平。2016年,寿险公司总资产12.44万亿元,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统计,多年来,寿险资产中80%是属于理财产品,其中的养老保险大部分为分红型养老保险,而只有20%属于传统的养老保险,例如年金保险和 生存保险等产品,这些产品才是真正的养老保险资产。按这一比例推算,2016 年真正 的养老保险资产仅为2.49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34%。2016年寿险原保费收入为17442.22亿元,按养老保险占比20%的收入结构推算,2016年养老保险原保费收入为3488.44亿元,保险密度为252.29元/人,保险深度为0.47%,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