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行业混凝土预拌化率的提高是必然趋势
混凝土是基本建筑材料,广泛运用于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预拌混凝土(或商品混凝土)是从施工建筑行业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行业,预拌混凝土是与在施工地点现场搅拌的混凝土相对而言,是指由水泥、骨料(主要指砂、石)、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成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通常在2小时以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与传统的混凝土现场搅拌相比,预拌混凝土具有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征。预拌混凝土的上游是砂石料、水泥及外加剂等原材料,下游则是建筑施工企业,产品主要用于基建、房地产等项目中。目前农村使用现拌的情况还较多。
预拌混凝土作为散装水泥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史。预拌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它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依靠技术进步改变小生产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而且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为了区分20世纪50年代冶金系统如鞍钢及包钢企业内部曾使用过的集中搅拌混凝土,并强调其进入社会后的商品属性,曾命名它为“商品混凝土”。但在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标准中,为了与国际接轨,仍称其为预拌混凝土。
截至2016年底,全国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有11133家,同比增长5.57%,年设计产能61.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19%;全国平均产能利用率31.1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呈持续下降趋势。全国生产预拌混凝土1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9%,去年同期下降7.7%;全年用于生产预拌混凝土的散装水泥量为6.11亿吨。
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现在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导向的强大作用,一方面也归结于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腾飞、建筑业蓬勃的良好形势下。各大工程项目相继开工,都在为我国混凝土行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由于现场搅拌混凝土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质量不稳定等劣势,建筑施工现场每搅拌使用1吨水泥,就有5%变成粉尘,这些粉尘是PM2.5的源头之一,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广泛使用商混站,能大大减少噪音、粉尘、道路污染问题,解决了施工扰民和施工现场脏、乱、差等问题,也减轻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现场搅拌一小时生产30-50立方米,而商混站可生产1000多立方米。商混站从原料输送、称重,到搅拌、装车全是电脑控制,减少了人工操作,有利于混凝土质量保证、提供工程质量、保证施工进度。商品混凝土是实现建筑工程工业化的重要改革,体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由此混凝土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我国很早即开始推行预拌混凝土。然而由于成本较高,工程企业使用预拌混凝土积极性不高,加上缺乏监督体系,推广预拌混凝土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想仍有差距。
发达国家在60-70年代已基本完成由袋装水泥到散装水泥的改革,预拌混凝土用量一般要占混凝土总量的80%以上。我国商品混凝土占比由2006年的39%提至2016年的58%,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远。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混凝土预拌化率的提高是必然趋势,有可能会对冲部分需求下滑的影响。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