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产业健康发展,有效支撑科普事业发展
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有着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产业健康发展,能够大幅提升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科普事业发展。
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有着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产业健康发展,能够大幅提升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科普事业发展。我国科普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未来将往何处去?日前,在第八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期间举办的中国科普产业发展论坛上,多位科普领域的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科普产业和科普事业并举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2%。“这一数据约相当于欧洲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水平,而同年美国这一比例为28%。”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2020年将这一比例提升到10%,相当于达到创新国家的基本门槛。
科技部在2017年年底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不断加大。2016年,全国科普经费筹集额151.98亿元,比2015年增加7.63%,其中政府拨款115.75亿元。在各项科普经费支持下,我国科普场馆数量快速增加,各类科普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科普图书出版保持增长,科研设施开放渐成常态,各类科研机构和大学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科普活动。
然而,我国科普领域存在社会和公众的科普需求与科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呈现出公益性的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的科普产业的不平衡发展状态。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郑念认为,大力发展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是新时代科普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科普产业是基于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产业,由科普产品的创意、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组成,在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下,向国家、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我国科普企业发展较快,目前且有一定规模的业态包括科普展教、科普出版、科普影视、科普教育、科普网络信息业。“我国科普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和市场对科普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部分科普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郑念说。
科普产业前景可期
科普展教业是当前科普产业的主要业态。目前,我国有各类科普场馆1393个、全国各级科普基地39756个,还有大量面向社会开放的与科普相关的机构设施。这些组织、机构每年都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开展科普展教活动,科普展教品企业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科普产业的产值规模约1000亿元左右,主营科普的企业数量有375个左右。
“总体来看,我国科普企业仍然面临着数量少、规模小、技术低、力量弱的困境。”郑念分析说,原因之一是我国科普企业过分依附科普事业。目前,我国科普产品主要提供给各类科普场馆和基地,由于科普事业单位资金有限,科普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对科普企业产品的需求有限,制约了科普产业的发展。
“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完善,管理主体缺位,也制约着科普产业的发展。”郑念说,《科普法》等相关法规政策虽然都强调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要求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普发展的调节作用,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细则,文件难以落到实处。
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要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研究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以及技术标准、规范。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