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支持民营医院建设,为其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民营医疗指非国有制所有的,个人投资型,盈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近年内在数量和规模都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随着《纲要》印发,“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纲要》支持创造“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这无疑是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从2015年9月开始,中国大陆民营医院的总数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公立医院的数量。截至2016年6月,其数量多达15303家,超过了公立医院2000多家。
数量上令人振奋,但实际的服务量却处于绝对的弱势。有数据显示,2015年,公立医院床位占80.6%,诊疗人次27.1亿人次,占医院诊疗人次总数的88%。民营医院床位占19.4%,诊疗人次3.7亿人次,占医院诊疗人次总数的12%。大部分人就医的第一选择仍是公立医院,去民营医院看病的人次不到公立医院的1/7。
由于公立医院的评级、科研、编制等优势明显,人才也更倾向于向公立医院流动。这也就使得民营医院人才匮乏,诊疗技术跟不上。另外,一些民营医院靠捞偏门、过度医疗等方式提高盈利,导致声誉更加受损,形成行业日渐污名化的恶性循环。这也是患者对民营医院产生不信任的原因。
在满足公众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上,民营医院的角色至关重要。但在患者对民营医院尚心存芥蒂,“玻璃门”仍无法完全冲破的情况下,民营医院更需要自强,让技术、服务、信誉,成为自己的“立身之本”。
随着新医改如火如荼的进行,利好政策频现,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扩增需求,医疗服务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目前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倾向日趋明显,从放宽审批准入、医师多点执业到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松绑,给民营医疗机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民营医疗在重塑医疗健康生态圈,利用互联网医疗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医疗模式融合的速度将加快。
总之,国家卫生政策的利好为社会办医持续注入活力,民营医院必将蓬勃、健康地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