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业在高新技术产业等下游产业等带动下,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床行业是关系国家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加工母机,也是加工制造的关键装备,几乎所有金属切削、成形过程均需借助机床实现。机床的加工复杂度、精度、效率和柔性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制造水平,在装备制造业中战略地位突出,对国家整体的工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也有着重大影响。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木工机械、铸造机械、机床附件、工量具及仪器、磨料磨具和其他金属加工机械等八个子行业,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行业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中经济规模最大、地位最显著的产业领域。
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到78.32万台,同比增长2.2%。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和行业协会统计重点联系网络的信息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机床消费总额约为275亿美元,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约为164亿美元,占比59.64%。尽管中国金属切削机床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机床消费和生产的结构性矛盾。目前,中国机床数控化率不足30%,显著低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60%-70%的数控化率。国产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也还是处于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局面,高档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则大部分依靠进口。
不难发现,中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自主创新能力仍不足,在质量、交货期和服务等方面与国外知名品牌制造商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下游行业产品的升级,金属切削机床的需求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数控化率将进一步提高,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将拥有更大规模的市场需求。
2016年中国机床进口总额约为75亿美元,同比下降12.8%。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约为61亿美元,同比下降12.9%;金属成形机床进口约为14亿美元,同比下降12.5%。由于进口商品多为中高端金属切削机床主机、切削刀具和机床核心功能部件,以及近年来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金额呈现的下降趋势,反映中国金属切削机床消费市场处于动力转换过程,并正在通过自主开发创新与核心技术的攻关,逐渐降低对进口产品的过度依赖。
行业发展趋势
1.非标准化、个性化产品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目前市场上的金属切削机床产品主要还是以通用型、标准化的产品为主,但下游企业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标准化的机床产品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因此非标准化、个性化的定制数控机床产品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也是机床生产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2.智能化、集成化、高精度化是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化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智能诊断、智能监控、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调节、自适应和即时网络通讯”功能的智能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与深度融合,能够实现最优化加工。随着科技不断创新,智能机床作为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将成为智能生产系统的关键加工设备。
现代数控机床的另一个重要技术趋势是功能集成,即把原来需要多台机床实现的功能集成到一台机床上实现,这样能够适应市场单件、小批量、快捷生产的需求,具有保持工序集中、节省作业面积、减少机床和夹具数量、消除或减少工件重新安装定位次数、缩短加工周期等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加工精度是衡量机床设备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相关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性,因此,未来高品质的金属切削机床必然具备高精度的加工能力和精细的加工工艺。其中高精度化主要体现在切削加工和铣削加工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上:适合高速切削加工的走刀方式、专门的 CAD/CAM 编程策略、优化的高速加工参数、充分冷却润滑并具有环保特许的冷却方式等。
未来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设备也将向智能化、集成化、高精度化方向发展。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宏观背景下,金属切削机床正朝着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依托于中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规划,汽车产业、传统机械产业、航天航空等军工产业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下游产业的强劲需求,金属切削机床制造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