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行业市场规模、发展驱动因素、政策环境及痛点分析
毛竹行业是以毛竹为原料,涵盖种植、采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综合性产业,主要产品包括竹材、竹制品(如家具、建材、工艺品)及新兴环保替代品(如竹吸管、竹纤维制品)。
行业应用领域分析
在建筑领域,毛竹被广泛应用于结构件和装饰材料,如竹结构房屋、桥梁、栏杆以及竹质墙板、地板等,展现了其坚固与美观的双重优势。
家具行业中,毛竹凭借其清晰的纹理、自然的色泽和坚韧的质地,成为打造各类家具如桌椅、床柜的优选材料。
在文具领域,毛竹的细腻纹理和光滑手感使其成为制作笔、笔筒等文具的佳品。同时,毛竹还是园林景观中的常客,其高大挺拔的身姿和优美的外形为园林增色不少,且具备防风、隔音、保温及空气净化等多重功能。
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2024年全球竹制品市场规模达到了一定水平,预计未来几年将以一定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具体而言,2023年全球竹制品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91.7亿美元,并预测到2030年将达到261.5亿美元,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6%(2024-2030)。
在中国,竹制品行业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以浙江省为例,2023年浙江省竹制品市场规模约为307.99亿元,其中嘉兴和杭州地区是最大的需求市场,占比分别为16.47%和16.15%。全国范围内,竹制品市场规模同样在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突破7000亿元。
市场发展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国家发布《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竹制品替代塑料的产业目标,推动竹产业纳入“双碳”战略。
环保需求:全球减塑趋势下,竹制品因可降解、低碳特性成为替代塑料的重要选择,市场需求增长显著。
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推动竹制家居、工艺品等高端产品需求提升。
政策环境分析
竹产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小竹子做成大产业”重要指示精神,政府、省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如,《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推进竹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竹家具、竹制品、竹乐器、竹笋、竹炭、竹纤维、竹浆纸、竹结构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竹材、竹叶、竹笋及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鼓励举办竹文化节、竹博览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国际竹藤组织东道国优势,推进中非竹子中心建设运营、亚洲和拉美竹子中心联合共建,鼓励竹产业走出去。到2025年,竹产业总产值达7000亿元。
《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省市层面
湖南——《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来,到2028年,全省力争实现竹林面积稳定在1825万亩左右,规模以上竹产业龙头企业150家,年产值15亿元以上示范园区10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示范县3—5个,打造具有国内较好知名度的“潇湘竹品”公用品牌,竹产业年产值达1000亿元。
福建——《福建省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来,力争全省竹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200亿元;新增或完善提升新型竹林经营主体100个以上;新增丰产竹林基地45万亩以上(累计丰产竹林面积达850万亩);新建竹山分解点100个以上;培育扶持2家以上年产值超30亿元竹制品龙头企业以及2家以上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高端笋制品龙头企业;制订竹原材料标准5个以上,培育竹标准材加工大型企业4家以上;促进竹产业机械装备提档升级;
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上游:毛竹种植、采伐及原材料供应(如竹材、竹纤维)。
中游:竹材加工(粗加工、深加工)、设备制造(如竹编机、切割设备)。
下游:竹制品销售、生态旅游开发及出口贸易。
行业主要痛点分析
市场认知不足:消费者对竹制品的认知有限,需要加强市场教育和品牌建设。
产业链整合不足:竹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不够,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技术创新不足:产品设计和应用领域的创新有待加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国际贸易壁垒:国际市场对竹制品的需求和贸易壁垒可能影响出口。
利用率低:我国竹子利用率仅为20%左右,开发程度有待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弱:大多数竹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分析
“以竹代塑”深化:竹吸管、竹包装等产品加速替代塑料,预计2025年代塑产品市场规模超500亿元。
科技赋能升级:AI技术优化竹材加工效率,生物基复合材料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
国际化拓展:通过国际展会(如世界竹藤大会)推广中国竹品牌,抢占欧美高端市场。
产业链整合:推动“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抗风险能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