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家具产业市场规模、驱动因素、政策环境及趋势分析
竹木家具是以竹子或竹集成材、竹人造板为基材,通过现代加工技术制作的家具产品,涵盖卧室、厨房、客厅等场景,兼具自然美感和环保属性。
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分析
家居领域:卧室家具、厨房用具等主流场景。
商业领域:餐饮包装(竹吸管、餐盒)、酒店装饰等。
生态领域:园林景观、生态修复材料等新兴方向。
市场规模与增长
全球市场:2024年全球竹制品市场规模达7.9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6.1%,中国占据74%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竹产业产值从2021年3606亿元增至2024年6363亿元,年增长率超10%,预计2025年突破7000亿元;竹木家具作为核心品类,占比持续提升。
行业市场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1、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1)国家级政策推动
中国自2023年实施《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25年建立竹制品产业体系,推动竹木家具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双碳”目标强化环保材料替代需求,竹制品在建筑、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2)地方政策加码
福建、浙江等竹资源大省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优化竹林经营和产业链布局。
2、资源替代与成本优势
1)木材供需矛盾加剧
全球木材出口限制趋严(如原木出口禁令),竹材凭借3-5年成材周期和易加工特性,成为核心替代品。
2)成本竞争力
竹材生产成本低于木材,且竹地板、竹纤维制品等高端产品出口价格优势显著,60%以上竹地板销往海外。
3、环保消费与技术创新
1)环保理念普及
消费者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追求推动竹制家居需求增长,竹吸管、竹纤维餐盒等新兴品类快速渗透。
欧洲市场对环保竹制家具认可度提升,2023年中国竹制品出口额35.99亿美元,欧盟为第一大市场。
2)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
竹材防霉、防裂等加工技术突破,推动竹集成材、竹炭复合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智能化设备应用加速行业生产效率提升,头部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强化竞争力。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竹资源的利用已引起国家领导人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代塑”已为大势所趋。如,《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将初步确立产品质量、种类、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将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将显著增加。“以竹代木”将带来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标准创建、品牌创设,创新竹科技、弘扬竹文化、保护竹生态、发展竹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省竹林面积稳定在1819万亩(其中丰产竹林面积850万亩),建设竹山
道路5000公里竹产业总产值超1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中提出,提出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减少塑料在家具领域的应用。
当前行业挑战分析
标准化不足:产品质量参差,国际认证体系待完善,制约出口竞争力。
成本压力:竹材预处理及运输成本较高,中低端产品价格优势不足。
区域发展失衡:北方市场渗透率低,需加强跨区域资源调配与消费教育。
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竹林种植及采伐,全国竹林面积672.74万公顷,浙江等主产区集中。
中游:竹材加工(人造板、竹纤维提取)及家具制造,技术升级推动产品多元化。
下游:家居、建筑、包装等领域应用,跨境电商拓宽出口渠道。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政策深化落地:“以竹代塑”产品名录扩大,替代塑料场景加速拓展。
技术跨界融合:竹材与新材料(如生物基复合材料)结合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国际化布局:依托“一带一路”开拓东南亚、欧洲市场,出口规模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