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快餐店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痛点、驱动因素及趋势方向分析
中式快餐店行业是以提供标准化、快速制作的中式餐饮服务为核心的细分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盖浇饭、炒饭、面条、粥类等便捷餐食,满足消费者对效率、性价比和口味多样化的需求。其核心特征为“现制现售、快速出餐、价格亲民”,目标客群覆盖上班族、学生、旅行者等群体。
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近年来,各式快餐以其便捷、快速、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2023年我国经济稳步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1万亿元,增速5.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按消费类型,餐饮行业增长强劲,2023年餐饮行业收入首次步入五万亿大关,同比增长20.4%,增速显著高于其他消费类型。
中国餐饮市场结构中,中式快餐占据第一品类宝座,门店数占比达45.8%,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类,其次是中式正餐、轻餐厅。
2024上半年,中式快餐和中式休闲赛道竞争态势加剧;中式正餐、火锅、西式快餐、轻餐厅等发展较为稳定,国际美食品类的发展相对衰减。
从省份占比来看,广东是餐饮第一大省,门店规模超过100万家,江苏、山东、浙江位列第二阶梯,门店数量都超过了50万家。总体来看,餐饮门店主要聚集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分布符合胡焕庸线;
从区域占比来看,华东稳居第一,占比近1/3,华南次之;经历了餐饮行业变革的一年后,各区域的餐饮行业在2024年上半年都有一定的恢复性增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增长势头正在从中部向西部延伸。
行业痛点分析
同质化竞争:菜单相似度高,缺乏差异化创新(如70%品牌提供盖浇饭)。
成本压力:人力成本年均增长8%,租金占营收比重超20%。
食品安全风险:供应链长、环节多,易出现食材质量问题。
市场发展驱动因素
消费需求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外卖渗透率提升。
供应链优化:中央厨房和冷链技术普及,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标准化水平。
政策支持:政府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和连锁化发展,鼓励数字化升级。
下沉市场潜力: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消费升级,人均消费增至39.8元。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中式快餐市场竞争格局分散,2023年前五名企业仅占市场3%份额,整合空间巨大。其中,老乡鸡以0.8%的市场份额居首。在五大企业中,老乡鸡是唯一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分析
品牌化和连锁化经营:中式快餐行业正加速向品牌化和连锁化方向发展。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稳步上升至2024年的22%,并预计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24%左右。品牌化和连锁化经营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并实现规模效益。
市场扩展和下沉:中式快餐品牌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区及下沉市场布局。2024年,华北、西北和华中地区的餐饮门店数同比增速均超过11%,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消费观念变化和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消费者对于餐饮消费的态度日趋谨慎,主打刚需、性价比的中式快餐更容易形成高频复购。2024年餐饮消费支出减少的消费者比例上升,而小吃快餐因其刚需属性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供应链成熟和标准化生产:中式快餐行业借助西式快餐的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方式,提升供应链的成熟度和效率。这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满足快节奏生活人群的需求。
政策支持和市场潜力:国家政策支持中式快餐的发展,倡导健康餐饮消费、反对餐饮浪费,并推动“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的发展。这些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式快餐行业的发展和市场潜力的释放。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