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短纤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趋势分析
粘胶短纤是以天然纤维素(如棉浆粕、木浆粕、竹浆粕)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和纺丝工艺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抗静电、易染色等特性。其生产工艺涉及碱化、黄化、纺丝等多道工序,属于化学纤维中的人造纤维分支。
行业应用领域分析
传统领域:服装、家纺(占比约70%)
新兴领域:
医疗卫材:医用无纺布、纱布等
工业用品:轮胎帘子线、运输带等
环保材料:可降解纺织品、包装材料。
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粘胶纤维凭借具有吸湿性好、易于染色、不易起静电、有较好的可纺性能、柔软、光滑、透气、抗静电等优点,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特别是在服装、纺织品领域。由于服装、纺织品领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因此对粘胶纤维的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总体保持在12000亿元以上,2023年有所上升,达到14095亿元,同比增长8.4%。随着服装、纺织品领域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刺激粘胶纤维行业生产,2023年中国粘胶纤维行业产量达到416.8万吨,同比增长8.18%。
粘胶纤维按照长度不同,还可以分为粘胶长丝、粘胶短纤。其中,粘胶短纤凭借使用范围广、价格便宜等优势,逐渐成为粘胶纤维市场中的主流产品。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粘胶短纤产量在粘胶纤维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90%,2023年达到95.49%;2024年中国粘胶短纤年产能达428万吨,占全球主导地位。
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原材料供应
粘胶短纤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棉浆粕、木浆粕和竹浆粕等。这些原材料经过碱化、磺化、溶解等工艺处理后,生成纤维素黄酸酯,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胶,经过湿法纺丝和一系列处理工序,最终制成粘胶短纤。
中游生产
粘胶短纤的生产过程包括溶解浆、棉浆粕、烧碱、硫酸等原材料的准备,然后进行粘胶纤维的生产与供应。按照长度不同,粘胶纤维可以分为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粘胶短纤的生产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的处理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下游应用
粘胶短纤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服装、纺织品、医疗卫材和工业用品等。在服装领域,粘胶短纤常用于制作各种服装;在纺织品领域,其常与棉、毛或各种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用于生产窗帘、床上用品等;在工业用品领域,粘胶短纤可以用于轮胎帘子线、运输带等。此外,粘胶短纤还具有耐碱、吸水性能好、易于染色的特点,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粘胶纤维行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一些产能小、资金实力弱的企业逐步退出。与此同时,龙头企业趁势扩产或收购兼并小公司以降低成本、扩大优势,进而使得粘胶纤维行业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截至2024年6月,赛得利、三友化工和中泰化学三家龙头企业合计产能接近全国总产能的70%。
重点企业情况分析
吉林化纤
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由1960年始建、1964年建成投产的原吉林化纤厂改制而成,现已发展成以化学纤维生产销售为主,集国有资产经营、纺织服装、设计研发、建筑安装、商业贸易等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企业。主导产品涵盖生物基人造丝、竹纤维、腈纶纤维、碳纤维、化纤浆粕、纱线六大系列450多个品种,客户广布于国内20多个省(市)及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
南京化纤
南京化纤是另一家重要的黏胶短纤生产企业,其产品在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友化工
三友化工成立于1999年,是全国纯碱和化纤行业的知名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纯碱、粘胶短纤维、烧碱、聚氯乙烯、混合甲基环硅氧烷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产品主要用于玻璃、纺织、有色金属冶炼、合成洗涤剂、化学建材等行业。其中在粘胶短纤产品方面,公司粘胶短纤产品差别化率行业第一,拥有莫代尔纤维、高白纤维、无机阻燃纤维、莱赛尔纤维等“唐丝”系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国内唯一拥有三代纤维产品的公司。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绿色转型:推广莱赛尔纤维(Lyocell)等环保工艺,减少二硫化碳排放。
应用拓展:医疗、汽车内饰等高端领域渗透率提升。
技术升级: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单线产能向10万吨/年以上发展。
产业链整合:向上游溶解浆自给、下游品牌合作延伸。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