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围绕“减、优、提、降”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国务院新闻办27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海关总署党组成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广志,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白石就当前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情况回应了社会关切。
“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减、优、提、降’4个字,即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张广志说。
一是减单证
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11月1日前由86种减至 48种,并原则上全部实现联网、在通关环节比对核查。
二是优流程
深化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作业模式从一般监管拓展到常规稽查等全部执法领域。提高进口货物抵达口岸前“提前申报”比例,非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先放行后缴税”。推行进口矿产品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先验放后检测”。开通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
三是提时效
年底前将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1/3,其中进口从97.39小时压缩至65 小时,出口从12.29小时压缩至8.2小时。到2021年底,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相比 2017年压缩一半,减至48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一半,减至6.15小时。
四是降成本
今年内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少100美元以上。10月底前由各地公布当地口岸收费清单。
此外,进一步提升口岸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张广志介绍,今年底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80%,2020年底前达到 100%。
在回答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展相关问题时,白石表示,目前“单一窗口”已经实现了与10个部门系统的连接和信息共享,实现了货物申报、舱单申报、出口退税、税费支付、跨境电商、加贸保税等12项功能。目前,“单一窗口”主要申报应用率已经由去年的30%提升到70%以上,总申报业务量超过1.2亿票,已经成为大通关领域和国际贸易领域最主要的平台。
“‘单一窗口’在中国实行免费申报制度,是一个电子政务平台,所有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全部实行免费。”白石说,“单一窗口”建设未来将从口岸通关领域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要开展与银行、保险、邮政、民航、铁路等相关行业的对接,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今年“单一窗口”主要申报应用率将达到80%以上,2020年要达到100%,继续为压缩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做贡献,营造一个更加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