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校外培训水平参次不齐,该如何整治?
新学期开始了,很多家长又在纠结要给孩子报几个校外培训班了,“其他孩子都报了,不得不报”的想法比较普遍。对此,教育部门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特别是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小学生校外学科补习和兴趣扩展类培训的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每年平均支出5616元,其中有很多培训机构收费昂贵。尽管如此,有家长仍坚持送孩子去培训班,既是为了孩子,甚至还有争面子方面的考虑。
面对激烈升学竞争,家长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校外补习班
“每周三、周六,是我外孙参加课后培训班的时间。每次拿起沉甸甸的书包、看到孩子精疲力尽,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安徽合肥市读者朱文河在来信中表示很焦虑,“可是,如果不给孩子报,总怕落后了。别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都在往前赶,咱不去不行呀!”
如今,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就是为了能“技高一筹”,升学时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校外培训常常出现“超纲”教学的情况,恰好迎合了一些家长的心理。
“有特长才有机会”也是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的重要原因。辽宁大连市读者郭义海说:“一些学校对有特长的学生明显有偏爱,比如招小主持人,优先考虑参加过音乐培训班、得过证书奖杯的孩子;舞蹈队选拔,也喜欢有基础的孩子。孩子不在校外学才艺,在学校里只能坐冷板凳。有了特长就有了舞台,表现好还能加分,孩子之间的差距就可能会越来越大。”
部分培训机构门槛低、质量差,师资力量没有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很多中小学生正在遭受泛滥的校外培训的“绑架”,比如在上海和江苏,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达到了中小学校数量的4.5倍。可是在火爆的校外培训市场上,培训班五花八门、鱼龙混杂,部分机构门槛低、质量差。
不少培训机构的老师其实是实习生,根本没有从业资格和教学经验,“只要有一张金发碧眼的脸,都能成为外教”。除了假宣传,还有假培训、假成绩等乱象。之所以会出现种种乱象,是因为一些培训机构只以赚钱为目的。还有不少读者反映培训机构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其中,有的培训机构仅具备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为文化艺术咨询及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既不具备办学资质,也没有办学条件。
规范培训机构发展,学校切断与培训机构的利益共生链条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出具体措施。
其中,针对教学质量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针对市场准入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并严格审批登记。
“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意见》规定的这些内容明确了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下半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整改推进和督查督办力度,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训机构的整改任务。
“课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需要疏堵结合,重视源头治理。一方面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为,引导它们走向促进素质教育的转型发展;同时,要规范地方政府和学校的行为,提高中小学育人能力,从源头降低学生和家长参与课外培训的需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说。
在来信中,有不少读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要加快整治和改变一些学校老师课堂上故意不讲重点、课下收费开补习班的做法,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传授知识、讲透要点。学校教育质量更高了,校外培训就少了。”河南淮滨县读者张全林还认为,校外培训久治不愈,深层原因是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如今,一些地方依然热衷于给学校分“三六九等”。如果一地只扶持几所学校,仅能满足部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就会加剧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家长通过报名培训班等方式努力占据先机。
“只有中小学校保障‘零起点教学’的真正落实,提前教学、超标教学的校外培训顽疾才能真正消除。”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陈国治指出,中小学校还要严守招生纪律,自觉切断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利益共生链条,不通过校外培训机构挑选生源,不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招生,不以校外培训机构的任何培训成果作为招生入学条件。
此外,许多读者还在来信中反思了自身问题。福建龙岩市读者张龙金说,自己曾为两岁半的女儿报了轮滑培训班,结果第三次学习时就摔伤了,之后再也不学了。“过早让儿童参加各种培训,往往是揠苗助长。家长要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加培训,而不是盲目听信宣传、与其他学生家长攀比。”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