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首个规范库存积压商品流通的国家标准
记者从日前在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易货贸易经济论坛上获悉,我国首个库存积压商品流通国家标准《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术语和分类》已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公告发行,并已正式实施。
本届论坛由中国旧货业协会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等举办。据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库会会长毛德鼠介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库存积压商品是长期存在的,且涉及大部分行业领域。库存积压商品的流通关系到消费者,特别是工薪阶层、农民工、弱势群体等广大消费群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经营运转和长远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缺乏专门针对库存积压商品流通的标准,盘活库存积压商品的相关工作缺少规范行为的依据和指导,因此,制定并出台此领域的标准显得尤为必要。
毛德鼠表示,《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从基本概念、库存管理、经营销售、流通渠道、交易形式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库存积压商品流通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并从库存积压商品的性质、产生领域、价值变化、所有者性质等4个角度进行了分类。标准适用于库存积压商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换,将为政府管理、市场监管、行业研究提供依据。
据标准第一起草人、中国旧协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毛德鼠会长介绍,库存积压商品是指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产生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超出合理库存期的,仍能保持全部原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这些沉睡在千万家工厂仓库里不显眼的“多余者”,在经由市场这双无形之手的资源整合与配置之后,成为市场经济迟到的“参与者”,完成了自身的价值重塑。
应运而生的库存积压商品流通行业是指库存积压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它是一个横跨多个领域、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新兴流通行业。
毛德鼠会长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库存积压商品是长期存在的,这就需要有专门从事调剂和盘活库存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相关服务,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012年6月1日,商务部颁布实施我国首个《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技术规范 通则》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库存积压商品流通行业的形成。随后《库存积压商品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商品折扣规范》、《库存商品易货交易规范》、《库存折扣商品网上交易管理规范》一系列行业标准的颁布为库存积压商品流通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奠定了标准化基础。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从低端到高端,从线上到线下,各种专门盘活库存积压商品的平台应运而生。库存积压商品的流通渠道日趋多元化,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流通区域不断扩展,行业作用日益凸显。全国各地库存积压商品贸易企业、库存商品批发市场、尾货市场、品牌折扣商场、库存调剂行、易货企业、折扣店、几元店等已有上万家。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网上平台进行多元化盘活闲置库存、开展易货贸易的实践风生水起。在该领域的线上线下的从业人员已达上千万人。截止2017年底,我国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原材料等领域库存积压商品交易额累计约数万亿元。
库存积压商品流通行业对于改善企业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绿色发展,对于加强地区间、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民工、工薪阶层等弱势群体就业,对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