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业政策力推机器人产业链快速发展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
一份来自广东省经信委的数据表明,广东2018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3621台(套),同比增长54.9%,占全国产量22.67%。
“而这一优势,将会继续扩大。”在接受采访时,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曾玉波如是判断。
近日,广东部分城市在机器人产业上的“大动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判断。
9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宣布与碧桂园集团合力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高地,计划5年内投入至少800亿元、引进1万名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而就在两日前,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项目也正式开建,东莞宣布将在2年时间内将其打造成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园区,容纳和孵化超过100家机器人产业创业团队。
在曾玉波看来,佛山、东莞的“大动作”背后,既反映出广东仍将“力推”机器人产业发展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又表明广东找到了一条补短板的捷径。“广东将在人才培养、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等全产业链上攻坚。”
产业政策力推突破
2014年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元年。而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寥寥4年间,从“后起之秀”逐渐发展成世界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国。
曾玉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是最根本的原因,这在广东尤为突出。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最早受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因素影响。”他在对广东制造业调研后发现,面对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涨构成的挑战,广东是最早一批通过大举推进“机器换人”寻找制造业转型出路的省份之一。
“机器换人”的替代效果明显。一份2016年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彼时每台机器人设备平均可代替工人6.5名,可节约人工成本10%~30%。
“相比市场因素而言,政策推动才是广东一跃成为机器人消费和生产大省的关键。”曾玉波说,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地自2014年起相继出台了多项机器人产业相关的鼓励政策。
深圳自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佛山对认定为国内、省内首台(套)装备产品的生产企业,分别一次性最高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并设立方便企业采购机器人的“机器人超市”;东莞则提出设立专项资金,对销售本土机械产品的贸易公司奖励,最高达60万元。
如上措施,确实造成了广东机器人产业的“井喷”,从机器人企业数量就可见一斑:2014年,广东仅有300家机器人企业,如今相关企业已超过500家,机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产业政策继续成为广东“力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路。
以佛山为例,佛山在日前发布的《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佛山计划到2020年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从今年至2020年,市级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1.3亿元,用于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
而作为东莞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基地,松山湖也在近期出台了最新的扶持政策。按照《松山湖促进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松山湖计划到2020年发展100家以上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高新技术企业。
全产业链攻坚
尽管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但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会长苏汉明仍难掩对于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担忧。
“我国机器人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一直比较欠缺,这在社会各界已经形成了共识。”苏汉明说。
曾玉波以减速器举例称,作为精确控制机器人动作的关键零部件,减速器技术一直被日本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两家企业占有,甚至控制了全球超过70%的精密减速器市场。
“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实际上占到了机器人成本的七成以上,而中国基本依靠进口。”曾玉波说,核心技术缺失已成为长期制约广东乃至全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关键。
而在广东省经信委技术创新与质量处调研员李新星看来,广东机器人产业的短板除核心技术缺乏、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大外,还主要表现在高端技术人才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配合不紧密等方面。
苏汉明对此建议,广东未来要通过加强政企学研的深入合作交流,继续在技术与核心零部件上取得突破。
碧桂园集团旗下博智林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梁衍学也认为,对国产机器人进行技术联合攻关,产业链协同创新,将会加速实现突破。
但在曾玉波看来,不能简单地认为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国产机器人产业就一定会得到快速发展。“推动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人才培养、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等全产业链上攻坚。”他说。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高级顾问邓国军也持同样的观点。“很多参观松山湖基地的人问我,松山湖如何在短时间内孵化出数家优秀机器人项目,资本、人才、技术、平台等形成的全产业链生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和应用,从研发、设计到检测的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