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政策补贴退坡影响下 裸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如此。
当2017年的国家补贴退坡之后,整个汽车全产业链的真实情况就暴露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相当不健康。
比如,整车行业受补贴政策影响严重,大部分车企同比负增长,然而下游充电桩产业却一片向好。
在整个行业的中游,目前竞争也同时出现了强者恒强的现象,受政策影响也较明显。
上游产业链总体随着新能源趋势的发展水涨船高,受政策补贴退坡影响最弱,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供应过剩的现象出现,整个行业出现退坡现象,上游产业链同样也可能因为反应迟缓而出现断崖式下滑的亏损。
或许只有到2020年当补贴政策完全取消后,整个行业又会面临大洗牌,真正能够披荆斩棘的企业究竟有那几家,还是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吧。
整车制造竞争激烈
随着国家颁布《中国制造2025》军令状,新能源便登上中国舞台开始了迅速发展之路——资料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2014年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从2014年8.3万辆增长到2017年81.1万辆,三年增长近10倍。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最大,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并非一帆风顺,除了经历了“2014年爆发”、“2015年全员抢装”、“2016年补贴清查、三元暂缓”、“2017年政策调整”、“2018年补贴收紧”等阶段,对产业链内的各个企业影响颇大。
让我们随GPLP君走进这个让从业者既爱且恨的新能源汽车。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
对,新能源整车制造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下游,不过,在这一领域,竞争颇为激烈。
自从2014年我国关于新能源的政策和一系列利好新能源市场的补贴出台后,2015年销量与2014年同比约有5倍的增长率。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在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达到77.7万辆,同比增长53.23%。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
而从全球角度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从2011年的 5.1万辆增长至2017年的162.1万辆,6年时间销量增长 30.8 倍。
自然,这也引得大量车企加入到这个巨大行业当中,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战,比如宇通、比亚迪等。
不过,在这个市场,还要根据其细分行业而具体分析。
比如,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客车和乘用车市场。
客车主要作为公交车用于公共领域,其载客多,耗油量大,里程相对固定,运行时间可控,因此成为最早的汽车电动化市场。
但也因为新能源客车行业起步早,渗透率高,因为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宇通、比亚迪、中通是业内三强,其中宇通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的竞争力最强。
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讲,未来几年客车更新换代将是新能源客车的主要增长点。
相比客车领域已定的格局,新能源乘用车明显不同。
乘用车新车企在政策的沐浴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以说是未来几年的新能源竞争领域的主战场。双积分政策的影响下,该领域扩张已经是板上定钉的事情,随着整个行业的产能扩张,新入局的企业不断增多,必将导致竞争走向白热化。
2017年,乘用车领域总销量为57.80万辆,较2016年增长72.02%。乘用车领域可谓是新能源应用领域的重点领域,不过,与2016年相比,2017年受补贴退坡影响和产能过剩,增长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2017年纯电动汽车销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北汽、比亚迪、知豆。比亚迪的插电混动车销量位居榜首。
未来,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伴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整车厂商的利润势必会不断被压缩。目前,对于补贴退坡的反应,上市企业反映强烈,目前,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大都出现负增长情况,比如安凯汽车、福田汽车、海马汽车更是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负增长比率。
其中净利润超100亿元的有广汽集团和吉利汽车,出现亏损的企业有东风汽车、海马汽车、安凯客车。其中众泰汽车的高增长是因为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永康众泰汽车有限公司所致。
从新能源上市企业毛利率情况来看,前三甲分别是宇通客车、广汽集团、比亚迪。净利率为负的企业为东风汽车、海马汽车、安凯汽车。
整车行业虽然仍在高速增长,但通过各企业营收、净利润等情况凸显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均衡,不够健康,对政策敏感性较强的特征。
而且,在2017年、2018年,这种现象明显。
那么,其背后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从技术的角度看,纯电动汽车结构简单、控制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涌入了很多新兴企业如知豆,腾势等。另一方面产能扩张也造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水平参差不齐,骗补现象的出现,很多低质量的新能源汽车充斥市场。当补贴政策转向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低质量的车企爆出亏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行情相反的充电桩市场:前景一片红
与整车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不断下滑相比,充电桩整个行业可谓前景一片向好。
由于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比例的“严重失调症”,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充电桩数量达45万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仅为3.5 : 1,因此,该行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处于高速发展当中。
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2018年国家将积极推进充电桩建设,计划建成充电桩60万个,2020年480万个。
目前,该行业处于高速发展当中——截至2018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62058个,通过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采样车桩相随信息数据412283条,共计充电桩约67.4万个。其中,4月较3月新增公共类充电桩8984个,同比增长62.5%。
2017年新能源充电桩企业营业收入前三位分别为许继电气,易事特,众业达。其中特锐德、中恒电气、动力源和通合科技。其中英威腾、科士达、易事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3%、55.94%、39.51%。
从净利润来看,易事特、许继电气、科陆电子分别位居前三。众业达虽然营业收入位居第三位,但其净利润收入为第七。其中增速最快的企业为英威腾。
从毛利率、净利率来看除英威腾毛利率和净利率差较大为27.79%,奥特迅业出现毛利率高,但是净利率低的情况,差值高达36.8%。净利率在10%以上的有科陆电子、科士达、英威腾三家企业。
中游产业链:永恒的规律 强者恒强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正在上演一个车企永恒的规律,那就是强者恒强,少数企业往往占有大部分市场,马太效应明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电机、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其中又以动力电池成本最高,占到新能源整车成本的40%。
在电机行业中,主要有上市企业中三大电机提供商大洋电机、双林股份、汇川技术为主。
电机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规模和客户上,因为电机技术成熟,技术的影响力不大。
其中大洋电机在新能源电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其主要客户为北汽、奇瑞、长安。随着北汽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走高,大洋电机的营收也是水涨船高,成为新能源电机的龙头企业。
汇川技术的毛利率高达45.12%,净利润在三家企业中也是唯一的正增长,主要客户为宇通。
双林股份净利润下滑最严重,同比出现-38.45%的负增长,主要客户为吉利、众泰。
不同于电机行业的相对稳定,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竞争趋向白热化。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占到了40%的成本。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续航,动力,安全性。
总体上,2017年中国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产量为44.5GWh,同比增长44.48%。随着双积分政策的落实,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及动力电池市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GGII预计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产量将达到215GWh,同比2017年增长3.8倍。
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上销量榜上独角兽宁德时代一家独大,以12GWh的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全球销量前十位中,中国企业占到了7家有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北京国能、比克、孚能科技。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四家独大,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四家企业占了62%的份额。
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十大厂商销量占全国的比列为80.1%,行业集中度较高。
前四大企业唯独沃特玛出现30多亿的亏损。坚瑞沃能于2016年完成对沃特玛100%股权的收购。
对于沃特玛亏损的原因,坚瑞沃能表示:“受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补贴调整、子公司沃特玛业务扩张增速过快、应收账款回款较慢、资金链紧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子公司沃特玛净利润未达预期。”
相比动力电池行业的高集中度,电控系统BMS+PACK则成了一家独大的情况,集中度可谓又上了一个层次。
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安全性好,通常不需要复杂的电池管理系统,但是当单位储存量更多的三元动力电池出现,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便转向三元领域。但是三元电池因其安全性较差所以需要BMS系统。
所谓BMS是电动车最核心部件,也是新能源电动车性能和安全的基础。PACK包括电芯、集成动力电池包系统。
均胜电子,2017年营收266.1亿元,是其他三家提供商营收总和的2倍多。2016和2017年均胜电子先后收购美国KSS和日本高田,成为全球前三的安全系统提供。强者恒强在电控系统领域体现的淋漓尽致。
猛狮科技的毛利率最高为20.54%,但其净利率却为-4.40%。曙光股份收购了亿能电子73.3%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亿能电子是国内技术领先的电池管理系统供应商。2016年亿能电子BMS营业收入7亿元,PACK营业收入18亿元。
上游产业链:反应迟缓 持续盈利
在同一个行业当中,由于产业链的分工不同,可以导致各自的盈利点不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也是如此——在新能源汽车整体补助下滑的同时,产业链的中上游企业却持续收益,随着新能源发展的趋势不断前行。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资源类公司,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原始材料。动力电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其中又以正极材料最为重要,正极材料的成本占到动力电池总成本的40%。
正极主要有四种材料磷酸铁锂(LFPO) 锰酸锂(LMO) 镍钴锰三元材料(NCM)钴酸锂(LCO)等。提供正极材料的主要上市企业有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厦门钨业、中信国安、中国宝安。
杉杉股份以净利润10.1亿元的优势稳居龙头企业宝座。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厦门钨业的高增长率是由于钨和钴的涨价,存货价值上升所致。
相比于正极材料的矿产和技术要求,负极材料因为以石墨为主,技术壁垒低。目前国内市场主要企业为杉杉股份和深圳贝瑞特,二者合计占50%以上的份额。其中以负极材料起家的杉杉股份的负极材料毛利率高达31%。
此外电解液占锂电池成本的15%左右,毛利率约30%。在动力电池中也主要为硫磷酸锂。主要上市企业有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
其中天赐材料收购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切入上游六氟磷酸锂,能够自主生产,打通上下游,获得更低的成本和产能优势。新宙邦虽然毛利率最高,但是缺乏六氟磷酸锂的自主生产能力。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推动六氟磷酸锂走高,上市企业多氟多2016年净利润水涨船高增速高达1404.65%,但2017年受补贴和公司战略影响,出现-36.71%的负增长。
动力电池最主要的材料要属钴和锂,也就是最上游的产业链属于有色金属的矿产资源。
动力电池制造过程中消耗最多的为锂、钴和石墨,石墨由于资源丰富,价格较低,前两者的资源相对稀少,很快就导致价格的飞涨。其中以钴最为明显,中国钴资源极为匮乏,目前储量仅8万吨,占世界1.1%,因此,其中88%的钴要依靠进口。
毫无疑问新能源是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无论下游竞争如何激烈,上游都需要钴和锂。这点从钴矿和锂矿企业的高增长率可见一斑。
在我国,钴和锂的主要企业有赣州逸豪优美科、浙江嘉利珂、格林美、华友钴业、金川科技等,这五家公司占市场总份额为80%以上。
而且,得益于钴价格的持续上涨,钴矿上市企业的利润增长都出现超高增长。
相对于钴的稀缺性,在锂产业方面我国本身拥有丰富的锂资源,但因为主要呈现为盐湖卤水,提取高纯度的成本较高,并且分布在西部青藏高原上,交通偏远,环境恶劣,开采难度大。主要做锂矿产业的上市公司有西藏矿业、盐湖股份、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
其中天齐锂业更是以高达70.14%的毛利率,位居榜首。天齐锂业于2015年收购了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泰利森,使得天齐锂业一举获得了全球最大的固体锂矿,占全球锂辉石矿供应量的2/3,并且开采成本也是业界最低的。天齐锂业目前产量占国内市场的47%,净利润率高达47.74%,可谓是新能源市场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