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车桩》一体化项目商业计划书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仍在发展阶段的今天,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保障,充电设施技术与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乎到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究竟续航里程能达到多少公里,更关乎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到底能走多远。
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全面开放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准入,大力推进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建设。
2015年被看作是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元年,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火热,同样也带动了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11月17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四部委联合颁布了《电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该指南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计划到2020年新增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之后,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2016年,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十三五”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
2017年,发改委、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统筹加快推进停车场与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通知》。
2018年,发改委联合能源局、工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提升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
得益于此,一时间,数以万计的充电桩纷纷落地,一场关于充电桩建设的“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一)中国充电桩行业野蛮生长市场矛盾逐步显现进入洗牌阶段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新能源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他没有传统燃油车近百年的经验来做基石,因此,在探索前进的道路上,新能源电动汽车所遇到的问题,充电基础建设一个也没有落下。
在快速跃升的建设数字背后,是充电桩行业的野蛮生长。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快速推进,很多充电桩行业的入局者都还处于摸索和经验积累的阶段,为了抢占先机,一些企业在建桩选址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用户需求,而是选择“广撒网”。在建设充电桩时,很多企业考虑的不是把桩建到最需要的地方,而是先把桩建起来再说。赶着财政补贴的窗口,只要建一个充电桩就可以拿到一个充电桩的补贴,至于建在哪里、效益如何反倒成了其次。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21万个,保有量居全球第一,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还不到15%,很多因先期选址不当的充电桩最后都变成了“僵尸桩”。
一边是充电桩数量的激增,一边却是使用率的不足,随着市场矛盾的逐步显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在2018年逐步进入到了洗牌阶段。
显然,伴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扩张,一些诸如投资较高、回报周期长、盈利模式不明等问题随之而来。除了少数几家头部排行在前几位的企业已经完成相对完整的商业布局外,部分融资难、持续亏损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二)2019年有望成为中国充电桩行业“发展拐点”
或许有人会问,一些车企的“倒下”,是否因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崛起无望?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中金预测,预计到2019年,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60万辆,同比增长30%。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的是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体量”的进一步增长。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中国充电联盟年度工作会议中,中国充电联盟理事长董杨说到:“2019年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将迎来最好的一年,各部委已经沟通意见,要求各地方政府不要补车,要补充电基础设施,并要求地方政府出台详细的实施办法。”
从各地政府的表态和车企的投入来看,电动车发展大势已定,充电事业是电动车发展的基础。在多种扶持政策推出的情况下,我国充电桩建设速度落后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的现象将逐步改观,民营企业有望从中短期的海量工程和设备订单中获利。显然,伴随着国家政策补贴的红利转向充电桩行业,2019年有望成为充电桩行业的“拐点”,而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推进、充电功率的提升、支付体系的优化,一些有实力、真正能够解决用户充电难问题的充电桩企业有望迎来盈亏平衡或盈利。
伴随着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整车企业、网约车、科技公司介入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发展,充电设施产业加速跨界融合,产业形态已由初期以充电业务为主要内容转向新能源电动汽车出行服务生态构建。
第一章 执行摘要
1.1 项目总体描述
1.1.1项目建设背景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工业都是通过“跟随”西方发展起来的。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陆续超越传统七大工业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即便如此,中国工业的“跟随”精神早已深入骨髓,但凡要新开拓一个产业,都会先到西方社会找技术、找设备、找经验,然后再结合中国国情,研发、布局。然而到了电动汽车行业,特别是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动汽车行业,从智能化的电动汽车研发,到充电设施的布局,再到智慧能源的设计等等,我们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
不仅如此,眼下电动汽车行业的繁荣,并不是依照经济、技术的发展规律演变而成,而是出于对环境和国家战略等的考虑,政策推动下的产物。不管是企业、协会,还是研发机构、政府,其实都尚在探索中。由于行业自律的缺失,事实上行业的失范问题层出不穷,电动汽车行业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当中,还没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经济环保、低碳出行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根据产业发展,不断完善调整产业布局和顶层设计。
自2014年国家电网向民间资本开放充电桩行业市场后,这个行业前赴后继涌入了海量的玩家,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各路资本的进入,使之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野蛮生长后的行业乱象,跑马圈地的“习惯性套路”诟病痛点凸显.
1、供不应求与使用率低怪圈
“圈地运动”后,坏桩、“僵尸”桩现象凸显。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调查显示,截至去年9月,我国公共充电桩实际使用率只有10%,据能源局透露,今年的使用率也只有不到15%,虽然今年情况有所好转,但存量上的充电基础设施还是呈现出了供不应求与使用率不高的矛盾局面。
分析原因,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各运营商大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布局充电网络,有一定的投机心理,未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电网改造、用户需求等因素,缺乏科学的规范作为指导,与市场脱节。试想一些交流慢充桩布局在远郊,又有多少车主会去使用。加上这些充电桩分散在大大小小的众多运营商手中,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充电桩利用率低,迫使运营商因为盈利困难而置之不理,资源闲置严重,加剧丢失充电用户的局面,成为恶性循环。
2、充电设施亟需加强互联互通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表示,充电桩互联互通首先就是要解决充电过程的互联互通,相当于充电的兼容性问题,也就是说车主找到桩之后是否都能充上电。除了充电过程的互联互通,还有通信、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
目前正值充电新老标准交替时期,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存在接入性问题时有发生,很多充电桩建设时间较久、新旧国标改造尚不到位,众多企业的升级改造过程缓慢。由于接口兼容性问题,有些电动汽车在充电途中会“迷之断电”。
另外,由于盲目铺摊子的问题,大多运营商平台还是各自为政,合作不畅,所使用的充电卡和APP互不相同,服务信息和支付方式不兼容而为用户带来诸多困扰,跨运营商之间的支付和信息共享也还存在着壁垒。
3、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市场的厮杀紧迫,很多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缺乏多种经营手段,往往在此局面下,许多运营商只顾产品数量,忽略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大打价格战,这种恶性竞争必然使充电桩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很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成为安全隐患。几次意外安全事故很有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发展陷入困境,因此,确保电动汽车运行安全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对用户而言,安全是底线,作为基础设施,充电桩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产业而言,安全是基础,基础不牢必将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态势。由于行业管理规范和认证体系不健全,门槛相对较低,较多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企业安全意识不足,缺乏专业能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行业研究者也曾透露,业内不乏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一个不知名的设备制造商,贴个知名运营商的标,然后全国各地售卖。
4、运营情况不尽如人意
随着充电服务供给的增加,充电运营的竞争是精细化运营所带来的服务竞争。运营商在建好充电桩之后,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运营能力,运营能力低是目前服务企业最大的问题。
图1-1 行业诟病以及痛点
1.2项目提出缘由
项目公司紧抓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临界点”这个历史性契机以及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诟病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坚持“以示范促应用,以应用拓市场,以市场促发展”的最新发展思路,围绕补短板、做强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三大方向,建设《智慧车桩一体化项目》,打造《互联网+充电桩新模式+智能汽车》产业链,形成闭环生态系统,从而进一步完善“共创——让绿色出行更方便”的经营理念。
项目的发起是以其在充电领域专长以及充电设施平台资源优势,向前延伸至与新能源整车共建充电服务保障体系,向后拓展至基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出行服务,积极探索不同充电场景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车桩专配及共享、公共类定制化产品和定制服务、停车场资源利用及利益分享、平台开放和数据共享等多赢商业模式,以求充电设施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为用户提供最佳充电体验。
图1-2 主要运营版块
目前共创APP平台+充电站+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已覆盖粤西地区。《共享汽车》《共享充电桩》《共创出行》项目为茂名首家,为了让项目又快又好的发展,广东共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决定借助资本力量,出让XXX%股权融资7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公司的品牌宣传、场地建设、团队扩容、产品研发以及行业市场的后续开发等,扩大公司知名度,提升市场份额。
1.2.3 项目总投资情况
项目总投资7,5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50.00万元;运营投入资金100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0万元。
项目资金投入如下表所示:
图表1-2 项目投资明细表(单位:万元)
3.1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3.1.1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整体上扬趋势不变。过去几年,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伴随国家接连出台的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快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飞跃式发展,2012-2018年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CAGR达到113%。
进入2018年以来,虽然受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波动,尤其是新能源电动客车及专用车市场不及预期,但整体上扬趋势没有改变。2018年新能源电动汽车合计销量达到118.8万台,同比增速达到56%。其中新能源电动乘用车实现销量101.7万台,同比增速达到76%,虽然在6、7月份受补贴政策切换影响,销量出现短暂下滑,但伴随市场情绪逐渐稳定,8月份后景气度又得到较快回升。新能源电动客车及专用车受补贴政策下滑影响较大,上半年均出现明显抢装趋势,下半年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电动客车及专用车实现销量10.4、6.7万台,同比下滑1%及15%。
图表3-1国内新能源电动乘用车2012-2018年销量持续上升(万台)
图表3-2国内新能源电动客车及专用车2012-2018年销量(万台)
3.1.2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销预测
虽然短期受补贴退坡政策影响,但长期新能源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确定性强。我们持续看好新能源电动汽车未来增长空间。对于新能源电动客车而言,预计未来新能源电动客车主要增量空间来自于公交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及在经济性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公路客车销量的不断提升。对于新能源电动专用车而言,虽然在补贴方面退坡力度较大,但国家相应出台“路权”等政策促进新能源电动物流车的销售。另外各地也推出物流车相关政策及规划,预计其在未来几年仍将有较大增长空间。对于新能源电动乘用车而言,伴随补贴政策的持续退坡,新能源电动乘用车消费属性将持续增强,预计整体销量增速将进入较为平稳状态。
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新能源电动汽车要实现产销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达500万辆。另外根据2017年5月份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销水平将达到700万辆。
图表3-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测数据
3.2充电桩行业市场分析
3.2.1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2013年及以前的初步试水阶段,二是2014年及以后的较快成长阶段。2013年及以前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尚没有呈现较强的规模优势,因此充电桩行业的发展主导力量来自于政府推动,参与者均为国电、南电等国有企业,且应用对象均为公共汽车或政府内部用车,起到示范带头作用。2012年开始对充电桩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到2015年建成2000个充换电站、40万个充电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且充电设施数量应适度超前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但这一阶段由于国家政策扶植的重点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购置环节,且行业标准及运营模式尚在摸索,因此除比亚迪等少数车企外,基本没有民营资本进入充电桩领域。但在政府力量的参与下,该阶段我国充电桩行业仍实现较快增长,2010-2013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从0.11万个提升至2.25万个,CAGR达到173%。
2014年及以后,随着新能源汽电动车规模化销售趋势的逐渐形成,在国家扶植政策的引导下,民营资本开始进入该领域。2014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设施建设,随后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从用电价格、充电服务费、运营补贴等多维度促进充电桩扶植政策落地,并于2014年11月《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到一定数量的地区安排相应充电设施奖励,首次将新能源电动汽车购置环节与充电设施补贴相挂钩。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特来电、万帮新能源、普天新能源等民营企业开始涌现。我国充电桩行业开始呈现出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共存的局面。由此充电桩行业进入较快增长阶段,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8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处于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仅仅达1.8万台,2016年后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达到14.1万台。到了2017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增长超20万台。截止至2018年全国充电桩数量为29.9万台,同比增长39.72%。
前言 5
第一章 执行摘要 7
1.1 项目总体描述 7
1.1.1项目建设背景 7
1.2项目提出缘由 10
1.2 项目摘要 11
1.2.1 项目名称 11
1.2.2 项目承办单位 11
1.2.3 项目总投资情况 11
1.3 项目投资亮点 12
1.3.1 项目模式创新 12
1.3.2 项目技术运用领先 13
1.3.3 项目盈利点清晰 14
1.3.4 稳定可观的投资回报 14
1.4 项目未来收益 15
第二章 承办单位介绍 17
2.1 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17
2.1.1 承办单位名称 17
2.1.2 公司注册信息 18
2.1.3 企业股权架构 18
2.1.4企业组织结构 19
2.2 企业介绍 19
2.3 企业经营理念 20
第三章 市场分析 21
3.1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21
3.1.1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1
3.1.2新能源汽车产销预测 22
3.2充电桩行业市场分析 23
3.2.1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 23
3.2.2充电桩行业政策分析 24
3.2.3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 25
3.2.4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25
第四章 产品服务分析 27
4.1智能充电桩系列产品 27
4.1.1产品简介 27
4.1.2产品功能特点 27
4.1.3 充电桩规格材质与性能 28
4.1.4部分产品参数 28
4.1.5充电桩产品布局 32
4.2 新能源汽车4S店 32
4.2.1简介 32
4.2.1 主要车型系列 32
4.3 共创APP平台 33
4.3.1简介 33
4.3.2共创平台APP的产生与设计 34
4.3.3共创平台APP技术可行性 34
第五章 项目运营模式 35
5.1 项目运营模式分析 35
5.1.1 项目智慧车桩一体化运营模式 35
5.1.2产业链整合运营 35
5.2 投资与营销战略分析 35
5.2.1 落地规划五种战略分析 35
5.2.2 战略规划选择 36
5.3 SWOT分析 37
5.3.1 项目投资SWOT分析 37
5.3.2投资项目SWTO战略分析 38
5.3.3产品战略规划 40
第六章 目标投资收益分析 41
6.1 项目营业收入 41
6.2 项目目标达成 41
第七章 财务分析 42
7.1 分析依据 42
7.2 成本核算 42
7.2.1 人员成本核算 42
7.2.2 广告成本 42
7.2.3 其他成本 42
7.2.4 总成本核算 43
7.3 利润核算 43
7.4 主要财务指标 43
7.4.1 盈利能力分析 43
7.4.2 财务内部收益率 43
7.6.3 财务净现值FNPV 44
7.6.4 项目投资回收期Pt 44
7.6.5 总投资收益率(ROI) 44
7.7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45
7.8 盈亏平衡分析 45
7.9 评价结论 45
7.10 经济效益汇总 46
第八章 项目融资规划与资金退出 48
8.1 融资方案 48
8.1.1 项目融资方案 48
8.1.2 投资者双方贡献 48
8.1.3资金使用规划 48
8.2 资金退出方案 49
8.2.1 资金进入、退出方式 49
8.2.2 退出方式可行性 50
8.3 投资退出方案 50
8.3.1 股改上市 50
8.3.2 兼并收购 50
8.3.3 资本重组 50
第九章 风险分析 51
9.1 风险因素及识别 51
9.1.1 市场风险 51
9.1.2 竞争风险 51
9.1.3 资金风险 52
9.1.4 组织管理风险 52
9.1.5 政策风险 52
9.1.6 其他风险 52
9.2 风险评估 53
9.3 风险防范对策 54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55
10.1 结论 55
10.2建议 55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